新闻传播学论文--“知沟”—新媒介带来的恶循环

新闻传播学论文--“知沟”—新媒介带来的恶循环

ID:35539171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25

新闻传播学论文--“知沟”—新媒介带来的恶循环_第1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知沟”—新媒介带来的恶循环_第2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知沟”—新媒介带来的恶循环_第3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知沟”—新媒介带来的恶循环_第4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知沟”—新媒介带来的恶循环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传播学论文--“知沟”—新媒介带来的恶循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知沟”—新媒介带来的恶循环摘要:“知沟”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化的理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二者这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关键词:“知沟”;大众传播;社会分化;经济结构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假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知沟理论的诞生。“

2、知沟理论”(KnowledgeGapTheory)是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理论。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的学校中,贫富儿童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上的明显差距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就是说,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儿童常常是在进入小学之前就接受了良好的学前教育,而那些家庭贫困的儿童在学前没有钱请家庭教师,没有钱购买启蒙读物,进入小学后,二者在学习能力和成绩上自然会产生明显的差距。有关研究证明,这种差距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不断扩大,从而导致升学率、学历甚至将来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上的两极分化。面对这种情况,一股要求实现

3、教育机会平等的社会呼声不断高涨。在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下,美国政府出台了一项“补充教育计划”,试图通过大众传播和其他手段来改善贫困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条件。通过制作儿童启蒙教育的电视系列片,利用电视媒介来缓解贫富儿童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就成为“补充教育计划”的一个重要项目。于是,针对这一目的制作的《塞萨米大街》(又名《芝麻街》)电视系列片应运而生。然而,在对该系列片播放后的实际效果的研究中发现,在贯彻第9页(共9页)这个意图方面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这一举措失败了。《塞萨米大街》播出后虽然对贫富儿童都产生了良好

4、的教育效果,但总的实际效果却是扩大了贫富儿童之间在学习能力和成绩方面的差距。因为对节目接触和利用最多的还是那些富裕儿童。这部以缓解受教育条件不平等为目的的电视系列片,播出后的实际效果表明,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将同样的知识或信息传送到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角落,人们在接触和利用传媒的机会上并不存在平等与否的问题,然而它所带来的社会结果并不是如此简单。对此,美国传播学者蒂奇纳为主的“明尼苏达小组”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于1970年在《舆论季刊》上提出了“知沟理论”。首先,假说以社会经济地位为考察媒介效果的变量,

5、而社会经济地位主要是以受访者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为指标。其次,假说关注的是社会公共事务、科技新闻等与公共决策、社会发展相关的媒介内容能否为不同的社会阶层所获取。知沟假说的一个预言就是,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比经济状况较差的人更愿意去接触某类特定的信息,尤其是关于公共事务和科技新闻的信息。蒂奇纳等人指出,在关系到公共决策与社会发展领域,知沟很容易出现,而在某种特定领域,如体育、园艺等,知沟出现的可能性就比较小。理论研究知沟理论的主要负责人蒂奇纳是明尼苏达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系教授,多诺林(G.A.Donohue)是

6、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奥利娅是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系助教。这三位学者因多次合作,并同在明尼苏达大学,故被称为“明尼苏达”小组。明尼苏达小组首次正式提出“知沟理论”假设,从而开了世界范围内大众传播“知沟”现象研究的先河。知沟理论的研究正式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小组的工作,他们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不同层次的受众对于相同信息接受程度存在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综合前人做过的类似的工作,他们于70年代初正式提出了“知沟假设”第9页(共9页)的理论,阐述了在受众接受信息的程度上,不同层次的受

7、众存在着差异,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在于“当大众媒介信息在一个社会系统中的流通不断增加时,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小组就“知沟”假设持续发表了多篇有广泛影响的学术论文,其主要特点为,从宏观社会结构视野分析“知沟”现象。知沟理论一经提出,立刻受到了传播学,社会学等领域学者的高度关注,因为这个理论实际上是宣布了“经济发展和传媒业发展,信息量增大会使得不同层次的人们接受信息更平等”的观点的错误性。经过研究,知沟

8、理论已经成为了传播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并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理论结构。从结构方面说,知沟被分为宏观(社区,社会,国家层面)和个人(个人的主观意识)两个大的层面。从宏观角度来说,社会经济状况(socialeconomicstatus,S.E.S)直接决定了知沟在不同的S.E.S群体中的存在性。而在相同的S.E.S群体中,个人层面的知沟现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更具体一点,就是个人接受信息的主观动机(积极性)决定了知沟的存在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