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情绪管理

《道德经》与情绪管理

ID:35516467

大小:29.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5

《道德经》与情绪管理_第1页
《道德经》与情绪管理_第2页
《道德经》与情绪管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道德经》与情绪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们把一只猴子通上电流关在一只笼子里。笼子里装有一个红灯,一个开关,然后接通电流。猴子很不舒服,前爪在笼子四壁乱抓,当抓住开关一拉,电流断了,红灯随之熄灭。几次反复之后,猴子形成了条件反射,它两眼死死地盯着红灯,一见红灯亮了,它便迅速拉动开关。这时,心理学家又把另一只不知情的猴子放进笼子里,与先前笼子里的猴子串连在一条电路上。(应当补充说明一下,科学家事先对这两只猴子都做了全面体检,均为健康的猴子)。让它们每天在笼子里待6个小时(这是人类八小时工作制的有效工作时间)。先进去的那只猴子一进笼子

2、就两眼紧盯红灯,一发现红灯亮就拉开关。而后进去的猴子却象一个旁观者一样丝毫不知道红灯的作用。只看着红灯一明一暗地好玩。  六个小时一过,就把它们放出笼子,一块喂食,一块休息。这样过了30天,先前进入笼子的那只猴子死掉了。科学家解剖了这只猴子后发现,它的消化道全部溃烂。而后进入笼子的猴子却安然无恙,经检查与30天前一样健康。  诸如此类的实验,科学家们反复作了多次,其结果大同小异。  于是,心理学家得出了如下的结论:情绪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从这一点出发,科学家警告人们:人类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一个新的学科出

3、现了――情绪管理学。  情绪管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研究科学控制情绪,以达到健康目的的学说。其实“情绪管理”虽然是个新的名词,属于现代科学的范畴,但是如果我们稍一留意,就会发现,对于控制情绪的问题,我们的古人早就注意到了。  2500多年之前,老子就对控制情绪作过深入的探究。这一点,从《道德经》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道德经》把情绪控制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情绪管理的初级层次——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四十二章),老子认为,“和”是世间万物的一种存在状态。万物皆有阴阳两

4、面,而阴阳中的万物与万物中的阴阳是在相互斗争中互相依存的。“冲气”是和的基本手段。“冲气”对于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形式。而人类的冲气则指人与人的交流或人体中的阴阳调和。  人的心理也需要调和。“心平气和”便是调和的基本目标,只有经常使心理保持在心平气和的状态,荣辱不惊,悲喜不忧才对健康有益。  对于“和”的标准,老子也有论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老子教导人们,要心底平和得象刚出生的婴儿,无知无欲,这是“和”的最佳状态,他还进一步指出,只有知道了“

5、和”的道理,才算懂得了人生的基本规律和道理。知道了这个道理,才能叫明,这样才有益于自己的生命,这样才叫吉祥。老子在教导我们:要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不管遇什么事情都要有良好的心态――这便是情绪管理的第一个层次。  情绪管理的第二个层次,就是“不争”。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  老子教导人们要向水学习,对万物有利而不争自己的名利,滋润大地万物,却不求一点回报,即使十分污浊的东西,它也能够容忍――深藏其中而表面平静如初。正因为从来不争,所以才永远不会有忧患。  怎

6、样达到“不争”,老子有一套方法,那就是:知白守黑,知雄守雌,知荣守辱。要为天下谷。敞开胸怀,包容一切,收敛自己的锐气。“大肚能容,容天下不容之事”,不显摆自己的才干。虽有英雄之气,却一如常人。知道自己是人前之人(白),却常常处于幕后(黑);知道自己是人上之人(雄),却常常处于人下(雌),不争名,不争利,任劳任怨。大喜不兴高采烈,大悲不垂头丧气,任何时候都不会患得患失――这不是在教我们学会管理情绪吗?  管理情绪的第三个层次便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如果说,前两个层次属于“控制”的范围的话,那么第三个层次

7、则完全属于“性格”的因素。人们常说: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能成性。当习惯一旦成为性格,那就“泰山可移,禀性难改了”。由此可见,“自然”在性格形成中的位置。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在这里,老子反复强调的是“自”。这就是事物内部规律的因素,而不是人为的或外部的因素。  纵观《道德经》,其中四次提到“自然”二字,分别是在17章“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23章“希言自然”;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及64章“万物

8、自然而不敢为”。在惜字如金的竹筒时代,老子竟如此舍得使用“自然”二字,足见这两个字对《道德经》表达主题的重要。  老子强调自然表现在多个方面,学道,要道法自然,而“道”之于人类社会的“德”也要出自自然,不能做作。做作出来的“德”不是真德。小有德行便大肆宣扬,不是老子所提倡的。他要“功成事遂”之后让百姓皆曰:我自然。  对于养生心理中的情绪管理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