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91354
大小:78.63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3-25
《竹制品项目投资计划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竹制品项目投资计划书一、竹制品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背景在目前中国的发展环境下,提出中国制造2025也许正合其时。从工业技术上讲,中国经济下行的现状,与中国制造在国际制造业分工中被锁定于低端位次不无关系。不论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型,还是发展实体经济、避免产业空心化,其不可或缺的标志之一就是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以至强大。也正如“中国制造2025需要新思维”中的观点所述,中国制造2025所面临的操作环境,是世界制造业升级的具体技术路径已经为工业发达国家所给定,如所谓“工业4.0”。以中国制造业后发的现状,很难另辟蹊径独闯一条达至世界先进制造业水平之路。实事求是地讲,在10年之内,
2、以中国互联网整合资源的能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前路肯定崎岖而坎坷。所以,在尊重产权、尤其是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通过上述“引资购商”等符合国际惯例的合法途径实现融合式创新,实现中国制造2025设定的目标,就不失为一个现实可行之途。因此,上述所谓“引资购商”实际上是中国在向世界制造业先进国家继续开放环境下,对“招商引资"的换代或替代。“引资购商",将为中国高端制造业整合先进技术,融合自主创新的技术,进而占据行业及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提供垫脚石。(二)项目名称竹制品投资项目(三)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XXX投资公司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
3、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二、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XXX工业示范区。(二)项目建设地概况南通,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简称“通”,别称静海、崇州、崇川、紫琅、北上海,古称通州。南通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抵黄海,南望长江,与上
4、海、苏州灯火相邀,西、北与泰州、盐城接壤,“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被誉为“北上海”o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因涨沙冲积成洲,南通成陆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自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南通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辛亥革命后改通州为南通县,1983年,撤销南通地区,设立南通市。南通市下辖3区、2县,代管3个县级市,面积8544平方千米。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被
5、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作为中国老龄化最高的城市,南通人口平均寿命达80.71岁,百岁寿星多达1031位,2014年5月,南通被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认证委员会授予全球首个“世界长寿之都”o2014年8月,南通成为江苏省第6个,全国第37个获批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xxx工业示范区。(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52919.78平方米(折合约79.34亩),净用地面积52919.78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79.34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竹制品行
6、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竹制品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5.18%,建筑容积率1.15,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70%,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8.14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三、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作为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之路
7、。(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兴产业因其产业链较长,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可以说每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都会带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但要注意的是,新兴产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科研投入,人才培养,人才引进,重大科研技术转化等方面的高标准与高要求,因此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部分短板,尤其是高尖端人才队伍的培养与技术突破,后续依然需要下大力气推进。(三)经济新常态准确认识、深入认识、全面认识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是做好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