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新技术取心层位的卡取及油气层的辩别

录井新技术取心层位的卡取及油气层的辩别

ID:35487212

大小:55.8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5

录井新技术取心层位的卡取及油气层的辩别_第1页
录井新技术取心层位的卡取及油气层的辩别_第2页
录井新技术取心层位的卡取及油气层的辩别_第3页
资源描述:

《录井新技术取心层位的卡取及油气层的辩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录井新技术取心层位的卡取及油气层的辩别1、熟悉设计及邻井资料,加强地层对比,尤其注重在地层对比中标志层的作用邻井资料最好有设计井周围三口井的地质资料,这样才能在横向上对本井的地层起到一个较好的控制作用,掌握设计井区地层在平面上的分布情况,从而对设计井的取心层位的卡取做到心中有数,但我们都知道红山嘴探区地层断层较多,会对地层对比带来不便,这种情况下标志层的对比工作,就起到了重耍的作用,在XX井录井过程中,口垩系吐谷鲁群主要岩性以泥岩为主,间夹薄层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岩性变化不明显,再加上地层钻时无明显变化,侏罗系齐古组厚度变化大,砂层发育不稳定,给地层对

2、比带来了较大的不便,为此要卡取侏罗系齐古组岩心,尤为重要的是准确卡取白垩系叶谷鲁群底界深度。通过邻井对比发现,该区吐谷鲁群底部均为砂砾岩,虽然厚度变化较人,但区域上均有发育,以吐谷鲁群底部砂砾岩为标志层,在录井过程中仔细观察岩屑就叮以准确的卡出白垩系底界,为侏罗系齐古组岩心的卡取奠定基础,从而卡准了本井的取心层位。2、循环观察和钻时、DC指数及钻压变化在卡取心层位中的重要作用无疑这几项参数为准确卡取取心层位中都是至关重要,但循坏观察在实际操作小不同地区要分别对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提条件是首先了解设计井区储层段的物性特征。在邻井资料中,白垩系储层

3、厚度较薄,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在录井过程中,应加强钻时录井,把快钻时控制在0.5—1.5mZ间,发现钻吋变快,立即停钻循环观察,若无汕气显示,就可把此层打穿。该区地层埋藏较浅,钻时较快,变化不明现,但在泥岩和砂岩的钻进过程中钻时仍会有很小的变化,同时在泥岩和砂岩的钻进过程屮DC指数和钻压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这就需要在进入预计取心井段之前对钻时、DC指数和钻压变化作出一个初步的分析,以此为基础來卡取取心井段,千万不可盲目观看《地质原始综合记录》上的钻时记录,因为录井操作员填写的《地质原始综合记录》上的钻时记录是按录井规范经过四舍五入后取的整数,但这一点卡卡忽

4、略了钻时的细小变化。例如xx井门垩系地层岩心的卡取,通过邻井资料分析,首先确定其油气显示约在700m以后,那么提前大约100m左右(600—700m)之间就应该对该井的钻时、DC指数和钻压变化作出仔细的统计分析,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泥岩和砂岩钻进过程中,钻时在0.9min/m以上基本为泥岩,以下可能为砂岩,结合DC指数和钻压变化作出判断,钻时在0.6min/m以下为砂岩,0.6一0.9min/m之间为砂、泥岩互层带,以此为基础,进入预计显示段后,要求钻时在0.9min/m以下进行地质循环,钻时在0.6—.9min/m之间进入地层1一1

5、.5m循环,这样可以避免薄砂岩夹层对取心的影响,而钻时在0.6min/m以下只需进入地层0.5m即可循环,以此方法圆满的完成了xx井片垩系的取心任务。然而这种方法在石南就不适用了,石南探区石南xx井储层特征为厚度大,一般为15-20m左右,在纵向上物性变化较大,一般规律为顶部岩性致密,含钙质,无油气显示,而屮部或下部为油层。鉴于此种情况,只能采用首先打开2m后循环观察,然后再打开lm,再循环观察,采用多次循环的方法,后面循环间距控制在0.5m为好,如果打开2m后无油气显示,就决定把该层钻穿的作法千万不可取,很有可能就把取心层位钻掉,这点希望现场地质师千

6、万注意。钻吋对取心层位的卡取非常重要,但却不能盲口“迷信"钻吋,因为钻时的影响因索较多,尤其是人为因索。循环观察与工程进度一直是一个矛盾。钻井队为了少循环,就人为地控制钻时。在以往许多井都有这种情况的发生,在现场实际操作过程屮,我们一定要注意钻时、DC指数及钻压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钻时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钻压明显下降就是循环观察的办法之一,钻井现场的实际情况是复杂多变的,但只有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各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才能保证完成地质设计中的取心任务。3、油气层的辩别方法对于常规的油气层的判断方法,我们都比较熟悉,就不再赘述。这里注重说一下油

7、气味和气测录井的作用,冇时这种方法往往被我们忽视。在红山嘴地区口垩系的地层中,岩性多为粉砂岩,气测组分仅出至C1,由于砂样松散,呈粉末状,经过泥浆及清水冲洗后,砂样冇可能消光,在现场录井中,冇时很难发现荧光显示,但此时砂样油气味较浓,结合气测录井资料也可落实油气显示。下面介绍几种在日常工作屮总结出的气测在各种显示情况下的曲线形态供大家参考:油层中的气测特征:全桂、组分变化明显,级差大,曲线上升幅度大、到达最大值后出现一段较平直段,下降到某一值上,峰值跨度大,形态表现为“箱形S当气测异常厚度小于储层厚度吋,反映储层含水。气层中气测特征:进入储层后,全坯曲

8、线形态呈忽高忽低的趋势,但低的部位未能低过原基值,同一层段内出现若干尖形峰,形如“手指状”,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