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76727
大小:64.8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5
《[中学教育]陋室铭练习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陋室铭》重点题1、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融肓走,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2、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②文中以"陋圉”二字扣题,以"亘”二字统领全篇。3、全文分三层。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②从“苔痕上阶绿”到“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4、用原文语句回答:⑴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⑵表现陋室主
2、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⑶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⑷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⑸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⑹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⑺描写陋室主人生活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⑻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⑼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0)表明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无
3、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何陋之有”的原因是:谈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16)作者的“德馨”具体表现在哪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问答题。1.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答:用山水作衬托
4、引出“陋室不陋”。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2.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概括。答: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3.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答:鸿儒,无白丁(雅)5.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答: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6.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答:居室环境一清幽雅致交往人物一高雅脱俗日常生活一清雅安适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对于陋
5、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做铺垫。9.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答: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三国政治家诸葛亮的茅庐和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亭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11.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
6、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1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9.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作者是一位虽屡遭贬谪,身处逆境,却能廉洁自守,安贫乐道,不改自己高洁的情操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名士。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蕴含怎样的深刻哲理?答:山的高低,水的深浅,都是表象,决定事物价值的不是表象而是它的内涵。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5.&张阅读问答题1.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答:以比喻起头,以虚
7、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2.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是这个句子。1.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
8、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