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美华的论文:浅谈孔乙己命运的现实思考与意义

谭美华的论文:浅谈孔乙己命运的现实思考与意义

ID:35465796

大小:69.6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25

谭美华的论文:浅谈孔乙己命运的现实思考与意义_第1页
谭美华的论文:浅谈孔乙己命运的现实思考与意义_第2页
谭美华的论文:浅谈孔乙己命运的现实思考与意义_第3页
谭美华的论文:浅谈孔乙己命运的现实思考与意义_第4页
谭美华的论文:浅谈孔乙己命运的现实思考与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谭美华的论文:浅谈孔乙己命运的现实思考与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孔乙己命运的现实思考与意义谭美华[内容摘要]现当代文化巨人鲁迅1918年写的白话小说《孔乙己》反映的现实是极其残酷的,笼罩全篇的感情也是极其郁愤的,刻画的人物更是彻头彻尾悲剧性的。孔乙己在“笑”屮出场,又在“笑”中退场(死亡),这一悲剧遭遇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鲁迅先生对病态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无疑是深刻无情,但对人性的弱点剖析更是令人深省的。本文试从鲁迅的思想根源、孔乙己的悲剧心理及悲剧性格,探讨孔乙己给人的现实思考及意义。[关键词]孔乙己命运思想根源悲剧心理悲剧性格现实思考鲁迅先生是在科学制度废除后才写的这篇文章。明清的科举中,必须使用八股文这种文章

2、体裁。在三场考试中,首场考试便是八股文。因此,八股文被看作是成功的敲门砖,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由于八股文写岀后,每个人的文体、格式都大同小异,减少了考官的工作量,,所以就一直被后者沿用。但久而久Z,也会出现些“格格不入”的人,即不满以八股为重头戏的科举制度。于是,他们试着创新,把带有自己独创见解的新事新物带到考场上。可是,这些新概念的文章,新概念的人才终究被埋进泥沙。一个人的“后来”,或达观贵人,或穷苦百姓,都由考官一人一锤定音。那么,这样做公平吗?八股文能发挥出一个人的水平?一锤定音式的评判是否合理?考官不是全能的,他的审美观念不能够全权代表一个时代需要的人才类型。况且,有谁又能保证

3、,考官是个清廉Z士呢?朝政,不是靠一支毛笔理出来的;江山,也不是纸上谈兵就能够轻松拥有。三场考试,三篇八股式的文章,就能荐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再来说说现在。照理,时代发展到今天,“科考”应是十分公平了。但是,重蹈覆辙的现彖仍是层出不穷。中考,高考,这场场考试,都是独木桥。成千上万的学生要从这里经过,没有真正的本领,抑或是没有充分的准备,只得被迫跌进河底,甚至今生永远都爬不起来。这种一杆子打死人的制度何为公平?在如此严峻的形式下,一系列的“不公”乂跃跃欲试了。每逢重要的考试来临,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去翻阅《作文范例》、《考场作文通》种种之类的书籍。文章,原本就是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说是“自己的看法

4、”,那范例又从何而来?科考制度没有100%的公平公正,凡事都是没有绝对的。但是,“高分取人”里总伴有那么一点杂质。现代社会屮像“孔乙己”式的人也存在,我们很有研究的必要,学习鲁迅的那种反思精神。一、鲁迅的思想根源1、在于改变愚弱国民的精神研究孔乙己,不能不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小说人物的精神灵魂。少年鲁迅为了解救天下人的性命,救死扶伤,到□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从学医到从文的契机,鲁迅自己描述了著名的“幻灯片事件”,那就是愚弱的国民最需要的是改变他们的精神,而这不能凭医学,而是靠文艺。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到东京从事文艺运动,是青年鲁迅思想探索的起点。鲁迅自己在后来的《〈呐喊〉自序》中特别写道

5、:“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己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使命,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由此少年鲁迅对科学和文艺的爱好转到青年鲁迅对精神和文艺的思想探索,虽然后来有着思想发展,对精神和文艺事业的坚守一直是他的主业,再没发生变化。鲁迅弃医从文,拿笔当刀,不仅是对敌作战,更是解剖国人灵魂,正是他“立国先立人”的一生追求。孔乙己可以说愚弱国民的一类典型。2、在于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鲁迅首先

6、是一个思想家,“在20世纪中国从封建专制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历史时期,对几千年来封建禁锢下的中国人的精神进行彻底的根柢性的反思,敦促中国人冲出思想的牢笼,获得精神的解放,达到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定自己在世界的恰当定位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确方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鲁迅学通史》下卷,601页)。在张梦阳看来,鲁迅就是这种本民族最高境界的精神反思者,是专门致力于民族精神反思的伟大思想家鲁迅对屮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是他留给屮华民族以至整个人类的最大一笔精神财富,最大的贡献就是推动了20世纪中国的精神解放。而我们的精要之处,就是对鲁迅对中国人精神的反思进行

7、再反思,借以推动精神解放。而鲁迅“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正是他在20世纪之初就提出的“立人”思想。他认为初有“栓才小慧之徒”“竞言武事”,“复有制造商估立宪国会之说”,都是“不根本之图”。那么,根本是什么呢?鲁迅认为“根柢在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而要“立人”,就须实现个性的自觉,努力“致人性于全”,并从老师章太炎“大独必群群必以独成”的思想屮,梳理出了“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