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60735
大小:62.27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3-24
《年产100吨pvc塑料软管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年产100吨PVC塑料软管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一、PVC塑料软管项目背景40年来,中国企业以创业精神走出了一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之路。然而,四十年不是改革的结束,而是深化改革的起点。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正向着更深更远处进发。2018年的两会上,“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发展”成为外媒对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关注热词。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PVC塑料软管生产制造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铁岭某某有限公司。项目规划设计单位:泓域咨询机构项目战略合作单位:某某集团、某某研究机构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铁岭某工业园。(二)项目建
2、设地概况铁岭市(TieligCity)地处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是辽宁省14个省辖地级市之一,沈阳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铁岭市南与沈阳市、抚顺市毗邻,北与吉林省四平市相连,东与抚顺市、吉林省辽源市接壤,西与沈阳市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为邻。铁岭市地处辽宁中部城市群,是吉林、黑龙江两省通往其它省、市和出海港口的重要通道。铁岭地区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新兴的煤电能源之城。铁岭地区历史悠久,有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清河水库旅游区等为代表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辽王耶律留歌、明将李成梁李如松父子、清初词人纳兰性德和作家高鹑、"血染雨花台"烈士石璞、中文打
3、字机发明者赵厚达、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小品王"赵本山、奥运冠军孙福明、陈跃玲等名人。(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铁岭某工业园建设。(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20770.38平方米(折合约31.14亩),净用地面积20770.38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31.14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PVC塑料软管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PVC塑料软管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5.50%,建筑容积率1.28,建设区域绿
4、化覆盖率6.56%,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7.78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国家统计局4日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显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工业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快速发展。40年来,我国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017年工业增加值接近28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53倍,年均增长10.8%。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1978年
5、工业增加值仅有1622亿元。改革开放后,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工业实力空前增强,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大国。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9.8%,跃居世界第一。自此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199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7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接近28万亿元。(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中领军企业不断涌现,形成一批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6、。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中当年营收超过50亿元(全部上市公司营收前25%)的公司数达132家,比2013年增加15家。部分企业已成为行业内世界顶级企业。例如,金风科技是全球市值最大的独立风电设备供应商,建有亚洲最大的风电场;中集集团打造的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达到了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的先进水平;华为、中兴等公司智能手机出货量跻身世界前列,在全球通信产业界树立起中国品牌。(三)经济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要有新考量。中高速增长、中高端水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增长动力转换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眼下,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不仅表现在人口、土地等红利逐步消减,拉动增长的“旧动
7、力”逐步下降,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传统支柱产业那么大的拉动力,新的增长“发动机”马力不足,新旧动力“青黄不接”;还表现在不少地方、行业和企业正在承受着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表现在经济增速“下台阶”让一些长期掩盖的老矛盾、老问题“水落石出”。能不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的力度,在于我们能否摒弃那种不合时宜、不适应新常态的惯性思维,打破掣肘发展进步的成规惯例,将已经出台的重大经济改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