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缺陷预控方案

工程质量缺陷预控方案

ID:35443119

大小:87.99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3-24

工程质量缺陷预控方案_第1页
工程质量缺陷预控方案_第2页
工程质量缺陷预控方案_第3页
工程质量缺陷预控方案_第4页
工程质量缺陷预控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缺陷预控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工程质量缺陷预控方案目录一、概述2二、钢筋工程质量缺陷预控2三、模板工程质量缺陷预控5四、栓工程质量缺陷预控8五、砖砌体工程质量缺陷预控10六、外墙抹灰质量缺陷预控12七、内墙抹灰(石灰砂浆、水泥混合砂浆)质量缺陷预控……14八、室内天棚抹灰(水泥混合砂浆)质量缺陷预控15九、内墙镶贴面砖质量缺陷预控16十、涂料施工质量缺陷预控17I•一、装修施工质量缺陷预控18十二、电气工程质量缺陷预控20十三、玻璃幕墙质量缺陷预控3640十四、钢网架质量缺陷预控37十五、结束语一、概述工程概况。本方案结合施工单位在

2、施工小常出现的一些工程质量缺陷问题加以预控,在施工过程中能有效的加以管理。二、钢筋工程质量缺陷预控1、柱筋的偏位1.1常见质量缺陷(1)柱筋偏位于外侧,即柱位线边缘,主筋保护层减少甚至露筋。(2)柱筋向柱位内侧偏移;主筋保护层过大。(3)柱纵间筋之间间距不均。1.2原因分析(1)钢筋在磴而上50mm未加定位篩或定位篩上下与定位点距离过大。(2)箍筋绑扎不牢。(3)柱筋保护层垫块未垫或破坏。(4)柱筋定位不正确。(5)他浇筑时;柱筋被碰偏位。(6)柱变截而时其弯折点位置不对和箍筋未变截而和定位不正确。1.

3、3预控技术措施(1)严格控制定位篩筋的位置,纵向筋与篩筋用双扎线绑扎牢固。(2)放出柱位定脚线或点,将柱纵向筋调整到线位内,然后将柱箍筋与梁纵向筋点焊加固,防止銓浇筑时人为破坏造成柱筋偏位。(3)当柱变截面时,梁柱交接位柱箍筋应做渐变处理,并焊制柱箍筋笼以保证柱纵向钢筋位置正确。(4)当柱交接处因钢筋较多,安装时容易造成柱纵向筋偏位和间距不均,因此,在柱头位置柱纵向筋焊定位筋,定位筋两端挂砂浆垫块顶住模板,防止柱筋移动。2、落沉式梁钢筋错位、偏斜1.1常见缺陷(1)梁两端保护层厚度不均,锚固长度偏小式梁

4、头钢筋顶住模板。(2)箍筋偏斜,松动率超规范要求。(3)钢筋间距,排距不均。1.2原因分析(1)在模板板面上绑扎梁钢筋时其下面的支撑点间距不均,高低差过大。(2)绑扎时连跨梁的总长度控制不到位。(3)扎线绑扎方法不正确。2.3预控技术措施(1)控制支撑点的间距和高度使整个楼层梁绑扎完后在同一水平面上。(2)控制连跨梁钢筋连接后的总长度,先连接主筋,主筋上画岀箍筋间距点后面绑扎箍筋。(3)焊制柱头箍筋笼。(4)扎线绑扎点采用“八”字一左一右错开绑牢。(5)沉梁龙骨前在端头靠柱边采用12钢筋两侧焊剪力撑(也

5、可利用吊筋焊在纵筋上),防I上沉梁时梁龙骨错位,箍筋扭动偏斜。3、板面负筋层保护不够或较大2.1常见质量缺陷。(1)板负筋突出栓面。(2)板而层筋被踩下,保护层过大。1.2缺陷原因分析(1)板负筋施工时未保护,踩踏时造成一端踩下后另一端上翘或弯钩朝上而露岀轮面。(2)主次梁交叉处理论数据计算后板负筋外露在他面(如主梁筋保护层25mm,次梁筋为20、负筋为12、20+12-25=7mm)。面筋Z间凳了筋间距放置过大或放置不合理造成保护过大。1.3预控技术措施(1)当理论计算负筋外露轮面时,采用楼层主梁截面

6、下部加高15〜25mm做法,形成主次梁交叉位置梁筋标高相应降低。(2)当负筋踩踏时上翘露岀磴而,加大负筋端头凳子筋的密度,大约600〜800mm-个,梁边缘负筋绑扎到梁纵向钢筋上。(3)加密和合理放置凳子筋;其密度控制在800nun之内且呈梅花状布置。(4)加强成品保护教育,浇筑轮之前派专人跟踪保护。(5)他浇筑或其它工种施工时,顺梁位铺设施工通道,减少对负筋的踩踏。(6)磴浇筑时派专人跟班,对而筋和负筋进行保护和提升控制,防止人为和磴集中堆放造成面筋干沉,保护层过大的缺陷出现。三、模板工程质量缺陷预控

7、。1、地梁脚、柱脚封闭不严1.1常见质量缺陷(1)柱脚漏浆造成栓柱“烂脚”。(2)地梁脚漏浆造成底边蜂窝、麻而。1・2缺陷原因分析(1)首层柱模置于地梁或有高低差的承台地梁上造成下口无法封闭严实。(2)楼层柱脚边碇面不平,压脚板与轮间留有缝隙。(3)地梁下垫层起伏不平。1・3预控技术措施。(1)柱脚边与殓的接触空位釆用模板补边封堵。(2)柱压脚边可用1:2.5砂浆将缝刮填严密。(3)浇柱前在柱底先浇1:2水泥砂浆20〜30mmo(4)地梁侧琏外压脚板根据垫层情况分段釘制和釘制双层压脚板。(5)地梁压脚板

8、及侧板安装钉制完成后,可用土将脚板外侧与垫层磴Z间缝填压严密。2、上下层外侧柱头与柱脚错位2.1常见质量缺陷(1)上下柱明显错位(2)上下柱接头易岀现蜂窝。2.2缺陷原因分析(1)楼层的梁侧模加固不严造成胀模。(1)楼层的梁侧模安装时不垂直于上下层柱,或侧模不垂直。(3)下层柱不垂直或偏位。(4)上层柱脚胀模或偏位(5)梁筋、柱头筋不到位、现场施工人员未提岀也未及时处理。(6)上层柱纵向筋偏位未处理。2.3预控技术措施(1)加强各班组之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