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课标发言稿[资料]

解读新课标发言稿[资料]

ID:35434173

大小:75.1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24

解读新课标发言稿[资料]_第1页
解读新课标发言稿[资料]_第2页
解读新课标发言稿[资料]_第3页
解读新课标发言稿[资料]_第4页
解读新课标发言稿[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读新课标发言稿[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解读新课标发言稿解读新课标夫子河中学漆丽尊敬的齐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能跟大家一起探讨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我感到非常荣幸。在座的各位都是教学精英,让我在各位前辈面前谈新课标、谈理论是班门弄斧,所以我主要是结合实际教学,向各位老师汇报我这一年来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实践以及在武汉10天的学习中的一点体会,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言归正传,当前,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逐步展开,这给初屮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下面我主要从“新课程改了什么”“怎样让语文课程开

2、放而有活力”“新课程标准需要什么样的教师”3个方面谈谈我浅薄的理解。第一部分:中学语文课程改了什么中学语文课程到底改了什么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首先就是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过去的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思想性文学性,强调知识的传授,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來学生在语文能力培养上收效甚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耍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耍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比如在七

3、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朱口清的《春》这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间写得好的句子,并运用“我认为句子(或词语)写得好,它好在(用一一的修辞,写出了”的句式,说说你为什么认为它写得好,有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读得很有感情,更多的同学赏析得非常具体、合理,这样,学生的语言丰富了,良好的语感也逐渐的在培养。周末,我还布置了作业:将学生分为儿个小组,以“找春天说春天”为话题,让学生在自己家乡找不同的观察点,如有的小组重点观察池塘里的水,有的小组重点观察花草,有的小组重点观察树木。在课堂上先问问大家找春天都找到什么,再互相发问。有的同学提出“我想知道池子

4、里的水怎么样了有的同学提岀“我想知道现在有些什么花开了,好看吗?”等问题,这些问题也自然地变成了交际话题,互相的问答过程就是双向的互动的口语交际过程。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冇一些男同学折卜•了柳枝,带來了桃花,有的还带來了小鱼,用实物來说明这是他们找到的春天,我首先肯定了他们善丁发现生活,同时也告诉他们: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不要乱攀摘花草树木。看到他们羞愧的低下的头,我想他们的品德修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二〉第二个转变就是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驱动学生自C去主动介入,产生心理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

5、”,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意识的强化活用,形成教与学的互相推进。这与过去的那种过分强调教法,强调老师在一堂课中的主体地位是不一样的。以前我们研究的是“这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把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现在我们应该研究的是“怎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知识”。述是结合教学实例来谈一谈。冰心的《纸船——寄母亲》这首现代诗相信很多老师都上过,这一课我曾经讲过公开课,大家都知道,一首好诗,其实也是一副优美的画,还是一首动听的歌。在教学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课文的配乐朗读,想象一个女孩子站在船头,望着愈来愈远的祖国,想着离

6、自己越来越远的母亲,只有一只一只的折着纸船,把她抛向太平洋,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这样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自己脑海屮浮现出的画面的内容,同学们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同学想象出了当时的冰心脸上挂满了泪水,还有的同学甚至想到与口己的父母亲人每一次离别的场景,这些都说明同学们已经融入了教学的过程;欣赏完了i田i面,我又让学生听了满文军的《懂你》这一首歌,这首歌同学们也许听过很多遍,但在那个特殊的场景下,大家都闭上了眼睛,仿佛和歌声融为一体,谁也不忍心去打破那种宁静,我发现有一些同学的眼眶都红了,有一个叫余吉的大山里的小女孩还落下了眼泪,我还需要说什么

7、呢?此时无声胜右声!还有一个实例就是在教学蒲松龄的《狼》这一篇文言文时,我先指导学生结合课本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把全班分为6个小组,分别给每一个自然段配上一副插图,小组成员很积极,会画的拿起笔画,会写的为插图题小标题,连那些平时对语文兴趣不大的同学也热烈的参与讨论,出谋划策。同学们在激烈的争论和探讨中间,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要远远强于老师空洞的说教。看到这样的课堂,我感觉很欣慰,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了以人为木,又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体验,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达到了目的。〈三〉第三个转变就是由

8、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大语文教育观。“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社会是个大课堂,教材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