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行为支持用于校园欺负行为干预的研究综述

积极行为支持用于校园欺负行为干预的研究综述

ID:35433177

大小:61.1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4

积极行为支持用于校园欺负行为干预的研究综述_第1页
积极行为支持用于校园欺负行为干预的研究综述_第2页
积极行为支持用于校园欺负行为干预的研究综述_第3页
积极行为支持用于校园欺负行为干预的研究综述_第4页
积极行为支持用于校园欺负行为干预的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积极行为支持用于校园欺负行为干预的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积极行为支持用于校园欺负行为干预的研究综述摘要:应用积极行为支持来预防校园欺负行为(bullypwvcnfioninposotivebehavioursupport,BP-PBS)是建立在学校范I韦I内的积极行为支持(schoolwidepositivebehavioursupport,SWPBS)的基础上的一种针对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措施。通过教会学生三步法,即阻止、撤离、谈话,让学生在欺负行为发生之前就学会口己应对。通过对已有实证研究的分析发现,BP-PBS在学校范囤内应用的冇效性己经得到证实。关键词:积极行为支持,校园欺负行为1问题的提出欺负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攻击行为。授早研究该行为的挪威心

2、理学家Olweus认为:一个学牛•被欺负是指其被一个或多个学生反复地和持续地施以负血行为。负血行为是指有意造成或试图造成他人不适的行为⑴。与攻击行为相比,欺负行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⑺:1・未受激惹性。即欺负行为是由欺负者冇意的挑衅引起,是在未受到激惹的情况下故意采取的攻击行为。2.重复发生性。即欺负行为往往会重复发生,欺负者和受欺负者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形成稳定的欺负与被欺负的关系,受欺负者会成为被重复攻击的对象。3.双方力量的不平衡性。即受欺负者在身体和心理上往往处于弱势,不具备报复的手段或条件。这是欺负行为最根木的特征。校园欺负行为即指在校园情杲中发生的欺负行为。2008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出台

3、的反欺负与骚扰的5517.01号文件屮对校园欺负行为的定义比一般定义范围更广。不仅包括了肓接发生在学校区域里的欺负行为,还包括在与学校有关的或由学校发起的各种活动过程中发牛的欺负行为、在校车及学校车站发生的欺负行为以及在学校网站上发生的欺负行为⑶。研究表明,校园欺负行为对儿童的身心健廉有很大危害。经常受欺负会导致儿童产生情绪抑郁、焦虑、孤独、学校适应不良等症状,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对于欺负行为的实施者,即欺负者而言,长期欺负他人对能是日后暴力犯罪和行为失调的征兆⑷。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学习本身已经非常怵I难。如果在有某方面障碍的同时还要成为校园欺负的对象,将会使其更加容易产牛学业、社交和情

4、绪障碍⑸。除此之外,己冇研究还表明,伴有学习、情绪和肢体障碍的学生更容易成为被同伴欺负的对象。同吋,有学习和情绪障碍的学生还更容易欺负他人,因为他们缺乏社交技能,而且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⑹。为了减少校园欺负行为的发生,从而避免该行为所带來的严重后果,国内外纷纷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该行为进行研究和干预。其中一•种干预方式就是利用积极行为支持的方法,预防和减少欺负者的校园欺负行为。山于目询无法检索到国内关于积极行为支持在校园欺负行为干预方而的文献,因此本文意在通过对外文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积极行为支持在该领域的应用现状。2有关积极行为支持对于校园欺负行为干预有效性的研究2.1BP-PBS的提出Ross等

5、人(2009)⑺首次提出了应用积极行为支持来预防校园欺负行为(bullypreventioninposotivebehavioursupport,BP-PBS)的方法,并通过在3所小学中进行的单一被试实验设计模式中的跨受试者多基线设计(single-subjectmultiplebaselinedesignacross6studentsand3elementaryschools)证实了该T预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指出,BP-PBS是建立在全校范I韦I内实施积极行为支持的基础上,应当做到(1)告诉并教会全校学牛成为“冇礼貌”的人;(2)教会学牛•应对校园欺负行为的三步法:阻止、撤离和谈话;(3)在

6、可能会发生问题行为的情况出现之前预先纠正三步法的实施方式;(4)教会学生用合适的方法应对三步法;(5)对学校人员进行通用策略的培训,以便在学生向其报告问题吋能够正确应对。另外,该研究还对BP-PBS的适用范围做了说明。在积极行为支持三级干预模式的基础上,该研究假设BP-PBS将会对那些被划分到第二层级的,有可能会有校园欺负行为的学生效果最明显。对前两个层级的干预都没有反应的学生会被划分进第三层级。对于这些学生,学校会进行更加深入地分析引起他们问题行为的前因后果。対其进行干预时,学校会动用更多的资源,干预过程也会更加严谨。2014年,作为检测BP-PBS实丿施效果的第二部分内容,Ross等又通过

7、对3所小学的三、四、五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来评估BP-PBS的实施与学生们对于校园欺负行为、骚扰行为以及校园安全的看法Z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3项变量小有12项在BP-PBS实施后发生了显箸变化。其中影响最大的儿个方而分别是增强了学牛的自信感(perceptionsofassertiveness),即在欺负行为发生时愿意站出来处理;让学生明白了旁观者效应(bystandersippo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