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一语道破中国的管理精神

范仲淹-一语道破中国的管理精神

ID:35430948

大小:59.2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4

范仲淹-一语道破中国的管理精神_第1页
范仲淹-一语道破中国的管理精神_第2页
范仲淹-一语道破中国的管理精神_第3页
范仲淹-一语道破中国的管理精神_第4页
范仲淹-一语道破中国的管理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范仲淹-一语道破中国的管理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范仲淹:一语道破中国千年的管理精神2015-11-27刘文瑞长江商业评论导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每当读到这句话时,我想很多人都会被范仲淹这种博大的情怀所动容,为其视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所感慨。细观范仲淹,深入品析其思想世界,隐约间,你会看到儒家管理思想正蜿蜒曲折地向你移來。文/刘文瑞I来源:价值中国网后人论及范仲淹彳主往称道他的操守和事功。但从管理思想角度看,范仲淹的重要性并非在直言进谏、抗击西夏、主持新政这些方面,而是在他确立的士大夫精神方面。所谓士大夫精神,是孟子的大丈夫精神与治理天下之志的结合。孟

2、子曾经强调”普通人的思想与态度与其物质产业相匹配,〃有恒产者有恒心〃;只有那些德行修炼达到一定高度的士z才能不依赖于产业支撑而成为社会中坚。〃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o范仲淹则把这种思想推演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且强调士大夫以忧患意识为主导,〃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要胸怀天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段话,说明了士大夫的担当和责任,所以脍炙人口,干古传诵。思孟学派在修身方面弘扬了儒学的基本精神,而且为由修齐到治平

3、构思出德治仁政的思想路线,但没有提供由修齐到治平的操作路线。所以,汉代以后,独尊儒术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上的指导。到了范仲淹,则变为一种行为上的践履。可以说,范仲淹是儒者从政的提倡者。这种从政已经不再是从五经中寻求答案,而是要追求士大夫的自我实现。这种自我实现不再局限于儒者个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担当。所谓从政,不仅在庙堂,而且在江湖。也就是说,以天下为己任,不仅仅是一种职责,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使命。忧国爱民,心怀天下,〃进则持坚正之方,冒雷霆而不变;退则守恬虚之趣,沦草泽以忘忧。“(《润州谢上表》)〃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

4、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谢转礼部侍郎表》)钱穆认为,这是一种时代精神,被范仲淹呼唤出来,此即他的伟大之处。同孟子的〃夜气〃〃浩然之气〃相比,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是儒者个人意义上的大丈夫,而范仲淹则把其变成了社会意义上的大丈夫,由此打通了修身到治虱内圣到外王的践履通道。在士大夫的养成上,范仲淹重视名教。他曾教导青年张载放弃抗击外敌的追求而去读《中庸》,理由是〃儒家自有名教,何事于兵〃?他曾赞颂东汉严光〃大有功于名教也〃。今人言及儒学名教,多持批判角度。而范仲淹所说名教,无非怀仁抱义,尊礼贵德,以诚立人,弘扬三纲五常。"

5、道从仁义广,名由忠孝全。〃朱熹认为,在学问上,范仲淹粗放而不精密,但在风气上,范仲淹〃大厉名节,振作士气,故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朱子语类》卷129)o委以人臣之职,不委以人君之权范仲淹治理国家的基本思路,见于他的〃四论〃O在《帝王好尚论》中,他并不赞成老子主张的无为,认为帝王是天下的表率,所以其好尚关系到政风民俗。〃圣帝明王岂得无好,在其正而已。〃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所为正,故能天下归心;桀纣秦隋,所为不正,故招丧乱之祸。在《选任贤能论》中,他强调〃得士者昌,失士者亡",选人之道应当遵循孔子的四科(德行、政事、言语

6、、文学),重俊义,斥柔讷,勿使英雄失望于时。在《近名论》中,他反对老庄的养生保身,主张弘扬儒家名教,以激励天下之忠臣烈士。在《推委臣下论》中,他主张强化君权,委政大臣。关于君主与大臣的关系,是范仲淹最上心的问题。他认为,君主离不开大臣辅佐,然而重用大臣又可能导致君权旁落,所以在君臣关系上必须做到〃委以人臣之职,不委以人君之权〃。凡是治理国家的内政外交、文治武功、莅民治事、上下庶务,都属于人臣之职,均可委任臣下办理;凡是〃区别邪正,进退左右,操荣辱之柄,制英雄之命〃,都属于人君之权,必须由帝王亲掌,绝不能委给臣下。按照

7、范仲淹的这种思想,执行权乃至决策权均可委之大臣,但清要雄剧之职的用人权、组织制衡的职能配置权以及组织运行的监控权,一概归之君主。皇帝之下的国家治理系统,以宰辅(文)和将帅(武)为主体,以御史监控整个系统,以京尹管控核心区域,以有司分理金谷刑法,以州县教化黎民百姓。而君主则掌握不同类型的人才储备,区分宰辅人才、顾问人才、谏i争人才、将帅人才,然后恰当使用。用人大权独揽,庶务小权分散。〃圣帝明王常精意于求贤,不劳虑于临事。精意求贤,则日聪明而自广;劳心临事,则日丛腔而自困。〃在这些方面,范仲淹并未超出前代儒者的思想水平。

8、不得为宰相,必为谏官,谏官虽卑,与宰相等范仲淹和欧阳修,在儒家强调的谏i争方面不愧为岀色的代表,他们二位为人的正派,意志的坚定,儒学修养的深厚,加上宋朝对台谏的重视,政治环境的宽松,使他们的谏i争行为垂范史册。如果说,唐代魏徵的进谏和太宗的纳谏,还属于小心翼翼的政治改良,那么,宋代范仲淹和欧阳修等人的强谏,则已经形成大张旗鼓的习惯性制度。史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