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2012届高三二模卷

杨浦区2012届高三二模卷

ID:35418033

大小:74.6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24

杨浦区2012届高三二模卷_第1页
杨浦区2012届高三二模卷_第2页
杨浦区2012届高三二模卷_第3页
杨浦区2012届高三二模卷_第4页
杨浦区2012届高三二模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浦区2012届高三二模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杨浦区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模拟测试(一)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012年3月(-)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1)世界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2)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世界独立于作为个人的我自在地存在,有其运行的规律,世界当然是客观的。然而换一角度,世界一旦进入人的视野,成为思考、谈论的对象,必然已是意识中的世界,故它又是主观的。(3)这两种意见各有道理。当我们努力去适应、去改造这个世界时,必须把世界当作一个巨大的未知的客体,不依赖个人的主观愿望和意志。我们观察其现象,研究其性质、特征、关系等,探索它的内在规律。人类的科学事业由此而诞生、发

2、展、兴盛。可以说,这是一种“科学”的角度,表现为向外的考察与追求。(4)科学的对象是客体,科学探索的目标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绘出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宇宙图景。因此科学重共性轻个性,尽量减少、克服主观性。但是,归根结底,认识之主观性是无法彻底消除的,没有任何知识、见解的产生不经过某位个体的头脑的加工。(5)科学角度的特征是把事物客观化。科学方法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科学的目的是求得认识上的统一,使人类拥有同样的大地与天空。客观化的最终结果,是众多的个体世界交汇融合成一个全体人类共存其中的世界。(),()在这时,主观性依然存在-()人类也可能集体犯错误,其文化亦必有某些

3、倾向性、局限性。这样,我们应当客观地看待人的主观性,把感觉、思惟、情绪、欲望等意识现象,视为客观的存在,当作理性研究的对象。逻辑实证主义对意义、感情等形而上东西的排斥如今已被证明为不必要,历史学、社会学、精神分析学同样是科学,而古往今来关于精神、心灵、伦理、价值的学说在经过扬弃后也必将成为科学的一部分。(6)而当我们关注自己的心灵,关注自我或他人对世界的不同感受时,我们更重视世界之主观性。物理学或数学的一般知识此时对他来说是不重要的了,②他更关心的是与自我发生密切关系的世界。在这种情况下,他倒可能从某些文学作品里得到一些启示和感染。我们知道,小说、戏剧、绘画、雕塑等

4、表现的都是作家、艺术家①通过一己视角“看”到的世界,是个人体验与创造的结晶。对于文艺作品我们重视个性甚于共性。故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世界,更多的是主观性而非客观性■•很显然,这是一种非科学的态度。(3)这种非科学角度的特征乃在于使事物主观化。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决定了世界在他心目中的样子。个体的生理素质、成长经历及报受的环境影响与教育促成了情感需要、思惟形态的相对稳定,导致认识结构或心理模式的发展形成。有的人惯于以实用的眼光估量事物,有的人则喜欢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欣赏事物。又如,有的人常常把生活蒙上一层乐观色彩,有的人则善于挖掘生活里的丑陋、可笑之处……但不管怎样,几乎所

5、有人对世界的理解和领悟都是有所片面,一些人甚至生活在自造的偏执的幻想中。通过对主观化的世界的反省思察,有助于我们察觉发现自己认识事物的特定倾向与方式,从而或调整纠正、或强化发展,以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世界。(8)每个意识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此世界的所有事物都经过了主体意识结构的作用,都染上了主观的“我”的色彩。我们所认知的不一定就是世界的真实面目,而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反映。通过反思我们对意识反映外界的方式有所了解后,重新建构一个更客观的世界及自我。这样,主体的认识能力与意识水平就得到了改变和提高。(9)如果说科学的目的是实现对客观事物的了解,获得关于外部世界

6、的知识的话,那么,主观化方法的目的却是指向个体、指向人的意识本身的••通过向内的反省、思察,领悟到主体对待世界的独特方式,从而促进意识的开放,打开感受、体验之门。(10)人类作为一种由猿转变过来的高级动物,经历了从愚到智的进化过程。总体上,人越来越聪明,创造出越来越丰富的文化,至今人类已在地球上占据统治地位,其所拥有的能力足可上天入海,翻天覆地。那么,进化的过程是否已停止、结束了呢?显然不会。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身,他不仅要设法让世界变得适合、满足他的需求,他更在努力地适应世界,通过发展自己以实现此目标。世界在变,人亦在变,不断演化的社会向每一个人都提出了

7、要求。具体到个人身上,“我该把自己造就成什么样的人?”“如何实现自我?”“怎样获得智慧与幸福?”这是个人的问题,但也是所有人都应当面对的问题。为此,人发明了人生哲学、宗教、伦理学等,试图对此作出回答,拿出解决方案。(X)封建时代,无论是西方东方,人学都极为发达,地位极其显赫。在中国,对“有道者”的尊崇是有着悠久传统的;“得道”其实是道家人学中修行的最高目标。儒家则把“圣人”推崇备至,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均以成为圣人为修身极致。儒家学说,可谓非宗教的人学。当然,它与宗教人学一样糟粕与精华并存,谬误与真理俱在,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析取,批判地继承与发扬。(12)到了近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