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概念的嬗变

武术概念的嬗变

ID:35416565

大小:54.3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武术概念的嬗变_第1页
武术概念的嬗变_第2页
武术概念的嬗变_第3页
资源描述:

《武术概念的嬗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武术概念的嬉变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是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基础。武术概念对武术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武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扩充内涵与发展自身的内容。因此,人们对武术的认识与概念界定同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武术萌生于原始人类的生产、社会和宗教活动。在狩猎、战争和祭祀过程屮,人们将一些有效的攻防格斗技术进行总结、传授和演练,市本能的自卫活动跃迁为有意识的技击技术,便形成武术的萌芽。此后,围绕技击这一核心,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逐步形成色彩斑斓的技术体系。武术纵然流派众多、各呈异彩,但内容浩繁的武术套路都以踢、打

2、、摔、拿、击、刺等攻防实战动作为素材,是技击动作的集合;武术格斗运动更是各种实战技术的再现。概言之,武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技击术。古代之武术与军事武艺,都具有搏杀格斗、致敌于死命的特征,历史上二者的名称在很长时期内也是一致的,但它们是同源异质的两种事物,不能认为古代的军事武艺属于武术的内容。古代战争以阵战为主,讲究集体配合行进,动作简单实用,而武术则是个人武事行为的技击形态。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度的存在,使不同的宗族群体之间,为保护自身利益时常发生的冲突;社会不安定因素造成的生命、财产威胁;下层劳动人民为反抗统治阶级压迫,不断进行的斗争;使武术屡禁不绝,在民间社

3、会中显露出强大的生命力,其生存的根本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技击功效。由此可见,技击是贯穿武术发展的一条生命主线。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各个民族都有强身健体、娱悦身心的体育运动方式。中国古代没有“体育”一词,武术便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主要体育活动内容z—。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有从实战搏杀的技击术,演变而来的体育项冃O武术的体育化进程同样都遵循了这一规律。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异质的西方体育文化伴随着坚船利炮,迅速传入中国,加速了武术的体育化进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明确将武术确定为体育项目,使武术的性质和地位发牛了很大变化。在借鉴西方现代体育模式的基础上对武术进行规范

4、;并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开展了套路和对抗运动,使古老的中国技击术,在体育的坦途上焕发出新的青春。新中国成立后,武术的体育属性被进一步强化,但在对“唯技击论”的猛烈批判之后,武术对抗项目长期徘徊在武术概念之外。1961年出版的体育学院《武术》木科讲义,首次将现代武术界定为:“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的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它具有强健筋骨,增进健康,锻炼意志等作用;也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项民族文化遗产。”此概念将武术归属为民族形式体育,仅强调套路的体育价值和功能,对武术的技击属性只字不提。1978年出版的体育系通用教材《武术》将武术表述

5、为:“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实战动作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的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路。它是一种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这一概念对武术的技击特点进行了充分肯定,但仍未跳出“唯套路”的局限。改革开放带來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使“技击”武术开始复兴。1983年出版的体育系通用教材《武术》写道:“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实战动作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的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路,或在一定条件下遵照一定的规则,两人斗智较力,形成搏斗,

6、以此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体育运动技击”武术的复兴,深化了人们对武术的认识,终于使武术概念增加了对抗项目的内容。1988年举行的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将“武术”的概念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这一界定使对抗项目在武术运动屮的地位得到进一步肯定。在此后的各类武术教材和和关论著屮这一概念界定被频繁引用,促进了人们对武术的认识,成为武术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最早独立为体系的武术功法运动,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多年来却被游离在武术概念之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而兴起的武术功力比赛,使

7、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武术功法运动拂去了神秘的色彩,登上了现代体育竞技的舞台,它向人们昭示:功法运动是武术大家庭的重要一员。伴随着武术功法运动的凸显,新一轮武术概念嫗变的号角已经吹响。蓦然回首,发现武术的概念已经20年没有重新界定。我们期待着21世纪武术概念的诞生。(责编:田文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