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衣饰文化

社会与衣饰文化

ID:35413498

大小:75.5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4

社会与衣饰文化_第1页
社会与衣饰文化_第2页
社会与衣饰文化_第3页
社会与衣饰文化_第4页
社会与衣饰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与衣饰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社会与衣饰文化一以明清南方少数民族为典型陈伟明许趋青(暨南大学历史系,广东•广州:510632)[内窖提要]:明清时期南方少数民族,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的少数民族,他们在特定的生态地理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征与民族特征的衣饰文化。本文从生态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两个方四,探讨明清时期南方少数民族衣饰文化的发展特点与特征,说明了衣饰文化是人类的物质精神文化的结晶,也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有机辩证联系中不断丰富发展。[关键词]:生态社会服饰文化'EcologyCommunityandCloth

2、ingCulture一AReresentativefromChineseSouthernMinorityChenWeimingXuYanqing(HistoryDeparment,JinanUniversity,Guangdong510632)[Abstrast]TheChinesesouthernminorityinMingandQingdynastiesincludediverseminorityinGuangdongprovince>Guangxiprovnce、HainanandTaiwandistric匚Intheir

3、specialsocialphasesofecologicalentironmentandcomparativelyunderdevelopment,theyformtheirownclothingculturewhichtakesonstrongregionalandnationalcharater.Thepaperintendstodiscusstheircharacterandspecialityfromecologicalentiromentandsocialculture,andprovetheclothingcult

4、ureistheourcomeofauthropicmaterialandpsychicalculture,atthesametimeitdevelopcontinuouslyinthedialecticassociationbetweenhuamanandnaturehumanandsociety.Keywords:Ecologycommunityclothingculture衣饰,包括服装及其装饰品。衣饰民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又一重要内容。明清时期,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不断开发,经济发展,文明开放。而南方地区的少数

5、民族,包括广东、海南、台湾地区的壮、黎、瑶、高山等少数民族,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和历史条件的限制,直至明清时期,乃至近代,其牛产力水平仍然十分低下,其民俗文化仍然保留了较多的原始性与分散性,衣饰文化也是其中的一个垂要方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清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风貌与历史特色。衣饰,是人类社会生存生活发展过程中的创造物,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参照物,体现了人与自然地理环境,人与社会文化统一和谐关系。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特色的衣饰文化。探索衣饰文化与生态环

6、境与社会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明清时期南方少数民族的总体发展水平,而且可以从更深的层次,更多的角度,考察中国少数民族衣饰文化的发展特点与规律。生态环境与明清时期南方少数民族衣饰衣饰作为民俗文化表现的一个方面或一种形式,实际上也是人类顺应自然、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生态环境常常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服饰的发展功能与特点。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南方明清时期南方少数民族,他们的发展水平有限,文明进步发展步伐相对滞后缓慢,其衣饰文化受牛态环境的制约程度更深,受生态环烧的影响也更大。首先,生态地理环境与衣饰

7、的有机联系,主要表现在衣饰原料的取向上。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生产形态普遍落后,他们多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作为衣饰的重要来源。如海南黎族,“山岭多木棉树,妇女采实,取其棉,用竹弓弹为绒足纫引以为线,染红黑等色,杂以山麻及外贩卖彩线,织而为布,或擎山麻纫线织布,捣树皮汁染为皂色,以五色绒杂绣其上,名曰黎布。贾者或用牛或用盐易而售诸市,海南人颇用织布法,复其经之两端,于各用小圆木一条贯之,长出布阔之外,一端以绳系圆木,而围于腰间,以双足踏圆木两旁而伸之,于是加纬焉,以渐移其圆木而成匹,其亦有匠心也。”⑴

8、饰物也多利用天然之物。据载:“通草,丛生,土人取其茎脱其额以饰物。”⑵台湾少数民族,“土番喜花,遇花则采,垂之满身,如缨络然。”⑶利用天然植物原料作为衣饰的重要采源,一般较为单薄,但却适合南旁地区湿热的气候环境。有筋竹,广四:“平乐恭城两县出,县妇能以竹作衫充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