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12288
大小:89.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3-24
《精品 :【市级联考】广东省茂名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茂名市高三级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经济与道德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在经济领域出现的食品问题、医药问题、工程问题等都说明,发展经济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一旦道德出现问题,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形成灾难性的后果。②古今中外的学者对经济的理解和把握可谓是观点纷呈,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经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认同,经济不只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
2、念,人的主观因素客观上是不可忽视的经济要素。事实上,经济是人的经济,是人际关系之经济,经济活动一定内含着作为经济人的应该和人际利益交往活动的应该,离开了人、人际关系之应该的认识和把握,就难以真正认识经济。③马克思在撰写鸿篇巨制《资本论》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内在特质和矛盾的分析,揭示出了商品内部的两个对立的经济主体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由此展开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探索和揭示,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和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科学论断。这是经典的阶级分析法
3、,也是阶级道德分析方法。这就是说,唯有弄清楚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的阶级、阶级关系乃至阶级利益关系中的应该与不应该,才有可能更深入地剖析资本主义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这说明,经济现象均可以进行道德评价,有经济必有道德问题存在着,要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道德视角不可或缺。④经济发展速度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凡有先进的生产力一定有快速发展的经济。然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取决于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与发展。⑤马克思说过,机器是“死的生产力”,只有通过作为
4、“主观生产力”的人去激活作为“死的生产力”的机器,社会生产力才得以形成。而道德是““主观生产力”的基础和核心内容。这是因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劳动者,而劳动者的道德觉悟直接影响他们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最终直接决定劳动成果和生产力水平。至于生产力中的劳动工具要素和劳动对象要素,在其体现生产力水平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道德。劳动工具的认识、改造、利用和发展,离不开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适时地对劳动工具的改造和更新,抱残守缺、不愿创新的劳动主体是无法主动更新劳动工具并不断提升劳动工具水平的。同样,就
5、劳动对象来说,并不是劳动对象的资源越丰富就意味着生产力水平越高。是否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下对劳动对象进行生态性开发和利用,即是否在作用劳动对象时既考虑到当代人的利益又考虑到后代人的利益,不仅直接影响当下的生产力水平,而且影响生产力水平的未来持续提高问题。一味地考虑当前或当代人的利益,忽视甚至破坏了后代人的利益,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在破坏生产力水平、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说,道德也是生产力。(摘编自光明网,2018年11月26日15版,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
6、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我国出现的食品问题、医药问题、工程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道德问题。B.经济是人的经济,是人际关系的经济,认识和把握人、人际关系之应该,就可以真正认识经济。C.古今中外的学者对经济的理解和把握观点不一,但都承认经济要素包含人的主观因素。D.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劳动者,而劳动者的道德觉悟最终决定劳动成果和生产力水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主体按照“道德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内含道德”的顺序展开论述。B.文章结合举例论证和道理
7、分析,阐述了道德与经济的密切关系.C.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言论强调机器、人、生产力的关系,进而证明道德力量对经济的作用。D.文章从劳动工具要素和劳动对象要素两方面说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道德。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经济不是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人的主观因素是经济不可或缺的要素。B.抱残守缺、不愿创新的劳动主体因无法主动更新劳动工具,不能提升劳动工具水平而可能成为“死的生产力”。C.以道德视角分析、评价经济,便可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D.对劳动对象进行生
8、态性开发和利用,这是破坏生产力水平、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行为。【答案】1.B2.A3.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说法太绝对,“认识和把握人、人际关系之应该,就可以真正认识经济”错误。原文是“离开了人、人际关系之应该的认识和把握,就难以真正认识经济”。故选B。【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