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09693
大小:56.0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略析暗示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略析暗示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略析暗示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耍】暗示教学法运用了人的无意识记忆,把人的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统一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现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探讨暗示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达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O【关键词】暗示教学法;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一、引言暗示教学法也叫“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于60年代未70年代初首创。其定义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
2、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结合起来。”[1]即通过外在教学环境的精心设计,运用暗示、联想、练习等各种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耍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暗示教学的原则是:“①学生要有自信心,愉快而不紧张。②情感调节理智,无意识调节有意识。③设置情景,釆用交际性练习,短期内学习大量材料。④借助母语翻译对比。⑤师生相互信任和尊重。”虽然教育学家指出暗示教学法有其不可避免地缺陷,但在当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屮有其特殊的作用,对促进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过程,丰富教学理论是很有意义的
3、。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特点首先是学习动机不强。孔子S:"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①大部分学生因为已经考上大学,所学专业又非英语,因此认为英语这门学科不重要,仅凭借高中的知识基础应付学习而不是努力丰富自己的学识。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表现出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操心者,主动也;不操心者,被动也。被动学习的学生,在学习屮缺少了主动探索的精神。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课程,如被动地进行学习,一定会感到枯燥乏味。其次,学习兴趣缺乏。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成绩偏低,随Z而来的是对英语的抵触,甚至厌学英语。此外,学习态度不端正也是必须指出的。当下的学生都是90后的独纶了女,多数个性较
4、强,被家长溺爱。逃课,故意扰乱课堂的现象吋有发生。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大学英语授课必须采用和应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暗示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在大学英语授课中,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有意识地运用场景、氛围等外在环境条件來进行暗示。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引起学生兴趣,使其在无意识状态下进入学习状态。而后,在学生们的注意力集屮在资料内容并无意识的发表看法的情况下,适吋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探究书中所讲的相关内容。这样,学生在无对抗心理的状态下主动接纳和吸收教师提供的信息和知识,与传统的直接讲解单词句法再进入课文的讲课方式相比
5、,前者更容易让学生喜欢,也更有效果。心理环境的暗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更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在进入教室后,要微笑着面对学生开始一堂课。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保证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回答,并在凹答后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对于比较内向,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在总结书面作业时,及吋发现作业中是否有进步并给予激励和引导,让学生在暗示的状态下有意识的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样学生可以形成大脑学习的心理倾向,开启大脑的潜能,使口我得到充分的发展。除了有意识的去营造课堂气氛、诱导学生学习之外,还要通过培养师生感情,增强师生关系来促进学习。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知识是做真
6、人的基础,要传授真知就必须先尊重人的情感。心理学认为人是具有可暗示性的,可暗示性是大脑接受或者唤起观念的能力,并使观念现实化为行动;但是,可暗示性总是受到反暗示的抵制,凡是在逻辑上、感情上、伦理上与个人相违背的暗示,都是不能被接受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人际交往的情感暗示來感化学生也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首先为学生所接受,讲授的知识才能被接收,教的一方与学的一方之间形成一种交互作用,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要在树立自身威信的同吋尊重学生的情感,委婉的了解学生心理,让师生关系转化成一种朋友关系。尤其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这种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利用课余拉近师生关系,发现其遇到困难,
7、及吋给Y帮助。这样使得学生“爱屋及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彼此信任尊重的基础上,师牛之间形成愉快融洽的关系,英语教学也能够顺利的开展。暗示是环境和个人Z间一个经常不息的不知不觉的交流因素,能产生巨大的熏陶作用o在教学过程通过内在和外在环境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口信心。同时,借助情感交流,实现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注释:①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论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