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05737
大小:61.6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4
《江苏省南京市梅山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出卷人:秦梅红)一、文言文28分(一)默写:10分1.江晚正愁余,。2.—夕轻蕾落万丝,o3.乌纱掷去不为官,.o4.带月荷锄归。5.欲为圣朝除弊事,o(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大凉好个秋。6.辛弃疾,—代词人。请写出我们学过的另一首辛弃疾词作的词牌。(2分)7.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人少年时“爱上层楼”是因为“不识愁滋味”。B.—个
2、“强”字写出少年词人故作深沉的情态。C.“欲说还休”表现出词人历尽艰辛后的豁达与超脱。D.“愁”是连结起整首词上下两片的关键词语。(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6分)黄生借书说(节选)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Z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儿?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H:“今口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皮藏焉,口:“姑俟异日观”云尔。8.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
3、下面的句子。(2分)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A、.作者在本段中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B、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证明“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C、作者将借书者与藏书者进行对比,分析“天下物皆然”的原因。D、作者写《黄生借书说》一文,FI的是勉励青年发奋求学。(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8分)以身居作梁鸿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乃寻访烧者,问所失财物,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因为执勤不解。邻家耆老察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还其
4、豕,鸿不受。偿之方去。■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1)其主犹以为少()(2)偿之方去(..)••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分)梁鸿牧豕于上林苑屮,曾误遗火,延及他舍。■13.梁鸿赔偿“烧者”的方法是(1);.(2)・(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4.作者笔下的梁鸿是一个、的人。(2分)二、现代文(32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4分)筷子春秋①筷子在先秦时被称为V夾”O《礼记》说“羹之有菜者用楝”,郑玄注:“恢,犹箸也。”《史记》谓“纣始为象箸。”这些都说明“箸”的称呼可能最早在商代出现。②“箸”,变成今天的
5、“筷”,有个说法可能与沿江或沿海的船民有关。因为“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的意思,为了趋吉避凶,他们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从此“筷子”便在人间叫开了。①古代用筷子的情况可参考画像砖。a汉代盛行厚葬,墓室屮大量使用精美画像砖,以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因而留给后人丰富的形彖资料。b1973年湖南马王堆一号汉墓有“彩绘云龙纹漆案”出土,有趣的是这个漆案上除了摆放了5个写有“君奉食”的小盆、两个酒卮,案面上还放有一个耳杯,杯上还放有一-双竹筷。c《红楼梦》描写的宴饮
6、场面中儿乎都出现了筷子。比如第四十回写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时,在座的主人和宾客每人都手执一双竹筷。d今人虽然不能亲眼目睹那时人们使用筷子的场景,但却可以从流传至今的文献和文学作品中领略人们当时使用筷子的状况。①筷子之所以延用至今,在于它収材方便、制作容易。从饮食进化的历史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再自然不过,其后出现的“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汤匙。《说文》谓“匕,亦所以用匕取饭”。今天的“匙”是由“匕”发展而来。匕作为一种食器虽然对人进食有帮助,但用金属或瓷土作原料制作起来很麻烦。同时它的分量重,使用起来也很笨拙,所以难以准确取到所需食物,筷子恰好能够扬
7、长避短,取而代之。②至于使用筷子何以那么方便灵活,许多名人都进行了探寻并做出相应的解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曾经说:“中华族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中国人早在两汉时期便使用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这是迄今为止,对这一问题最简单、最科学的一种解释。③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常常体现该民族人民的处世特色,就像中国人惯于使用筷子,而西方人善于使用刀叉,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性格上的差异。正如蔡元培先生当年对西方记者调侃的那样:“中国人从来是尚文明,而不尚武力的,从餐桌上就可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12.本文标题《
8、筷子春秋》中的“春秋”的意思是(2分)13.文章是从“筷子名称的由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