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02648
大小:66.9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4
《湖南省醴陵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湖南省醴陵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本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共28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岀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一究万物Z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治大国,若烹小鲜D.虽在农与工肆之
2、人,有能则举之2.《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乃使相土相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八门;水八门,以法地八聪。”这反映A.董仲舒儒学影响深B.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来以久C.古代政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古代文化具有深厚的神学思想3.明代理学家吕坤曾说:“天地间唯理与势为最尊,虽然,理又尊之尊者也,庙堂之上言理,则天子不得以势相夺。即夺焉,而理常伸于天下万世。故势者帝王之权,理者圣人之权也。帝王无圣人之理,则其权有时而屈。”这材料表明()A.理学家希望通过帝王的“正心诚意”树立良好的政
3、治典范B.封建帝王有意识的将理学树立为统治臣民的工具C.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在理学的流变中被严重的曲解了D.理学家的“理”也是政治领域中对抗君主专制的手段4.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屮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此观点OA.蕴含了近代西方议会政治的理念B.体现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C.力图建构更合理的君主政治的理念D.全面否认君主专制的合理性5.他是中国这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期所出现的一位思想巨人,一位走在吋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觉者,是晩明小国早期启
4、蒙运动的思想旗帜。下列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A.天下为主,君为客B.开下兴亡,匹夫有责1.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天文学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掌握天文知识的目的是()A.神化王权B.祭祀祖先C.发展农业经济D.战胜白然灾害2.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黄帝内经》一一中医奠基之作B.《伤寒杂病论》一一“万世宝典”C.张仲景一一“医圣”D.《本草纲目》一一奠定中更临床学理论基础3.下列书法作品中,能够体现“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挥洒活泼・”的书体特色的是()A乞
5、k饪上FfcJk^n%賓纭卅少亡辛花“«•?处奉匕•<高制<谕下骨屈4?禺(聲舟印/闾亠道固迷橫欺f進海開专彼犬元炒诸•抹ABCD9•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A.揭露制度腐朽,呼吁革除弊端B.批判程朱理学,倡导“经世致用”C.抛弃“闭关锁国”,放眼看世界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主张“向西方学习”10.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一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
6、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文化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C.新式学堂开始在屮国出现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11.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10.有学者在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指出:“《新青年》的作者们,在思想上所表现出來的缺点,最严重的是,他们提倡民主、科学,可是在他们的思想和性格上,却具有反民主
7、、反科学的倾向”。下列言论中不可以作佐证此观点的是()A.“新旧之间绝无调和和两存Z余地,吾人只得任取其一”B.“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C.“彼等(新文化学者)不容纳他人,故有上下古今,唯我独尊之概。”D.“求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1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康有为、粱启超、孙中山、章太炎等都大力鼓吹王阳明的心学,以激励更多的人投入时代变革的洪流Z屮.他们反复引述、极力椎崇的王阳明的思想观点可能是()A.“知善知恶是良知”B.人皆可以为尧舜”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
8、外无理”12.据吴虞称,1916年底《新青年》初到成都时只卖了5份,此后一直未见大的起色。1919年底,吴虞在华阳书报流通处,翻阅其售报簿,内屮有两处记录令他讶异:一是守经堂亦买《新青年》看;二是成都县中学一次购买《新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