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教学案例

次北固山下教学案例

ID:35396611

大小:58.4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4

次北固山下教学案例_第1页
次北固山下教学案例_第2页
次北固山下教学案例_第3页
次北固山下教学案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次北固山下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次北固山下》教学案例李雪【教材简析】《次北固山下》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诗,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代表作,广为传诵的古典诗歌,千古名篇。备受称赞的名句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tl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描绘了秀美的江南景象,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浓郁的思乡之情。【对象简析】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在古典诗词的学习中仍然带有很浓的稚气,只停留于简单的背诵能力,缺乏分析和鉴赏的技能。【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年级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口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读诗歌要

2、“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学设想】以学生诵读为基础,以赏析感悟为目标,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感知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过程以“乡愁”为线索,突出诗歌的思乡之情。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感悟——拓展探究——背诵领悟”的教学环节,指导学生进行由情及理的学习活动,领略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并背诵全诗。2、培养学生品味诗句的能力,能有节奏的地朗读诗词。3、使学生认识古代地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教学媒体】电脑教学平台及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共1课时。【教学

3、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情感体验1、导语:老师:同学们,立秋己过,前天正好是秋分。寒暑易节,今天让人感觉到一丝凉意。中秋节即将到来,在你们的心中有没有“月是故乡明”的感觉?(学生:有)离开家里,离开亲人,你们想回家与他们团聚吗?(学生:想)今天,科技非常发达,只要我们信手发一条短信,或者打个电话,或者发一个e-mai1就可以了。但是,在古代我们就只好用书信来代替了。在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就有许多想家而又回不了家古诗文(学生:议论)。今天所学的《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2、作者:作者王湾是唐朝洛阳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他

4、曾往來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一首诗《次北固山下》。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作者那份浓郁的思乡情怀吧。(展示目标,播放歌曲flash《送别》)二、朗读感知,领略思乡之情1、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白由朗读,学生代表范读。2、听配乐朗范读,纠正个别字词的误读。3、作划分节奏的指导,全班齐读课文。(提供舒缓背景音乐:马思聪的《思乡曲》)投影: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

5、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将意思补充完整。(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投影:客路一一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己生,故谓“江春入旧年”。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

6、歌内容。(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三、赏析品味,研读思乡之情1、检查学生预习课文和搜集资料情况:老师:昨天,我布置了大家预习课文,并结合文中诗句搜集相关图片。现在,请交给老师(老师巡视,收取图片),思考回答“你为什么会找到这样的图片?”。学生:递交图片,思考原因。老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其中三幅图片,学生白述原因。学生一:我喜欢在青山绿水中泛舟的感觉。(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学生二:我喜欢太阳从天际徐徐升起的意境。(海tl生残夜)学生三:我喜欢广袤无垠,一望无际的意境(潮平两岸阔、归雁/洛阳边)老师:评价个别出色完成任务的学生,警示其他学生要向他们学习。2

7、、“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谈谈白己的看法。”在赏析诗歌的第一步,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并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在全班交流时,学生们纷纷发言。(投影: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创设情境)(1)引导学生从距离的角度去领悟作者的思乡情怀。(讨论: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请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谈谈自己的看法。)老师: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都知道作者家住洛阳,他现在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北顾山(教师展示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感受作者现正“远离家乡”)老师:从诗句

8、中我们还可以证实作者“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