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75790
大小:10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24
《城市规划原理培训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本章结构内容精讲一、城市与乡村大纲要求1、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2、熟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一)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掌握)(新)1、城市的基本特征(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4)城市具有系统性2、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1)集聚规模的差异(2)生产效率的差异(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4)职能差异(5)物质形态差异(6)文化观念差异3、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主要是从物质联系、经济联系、人口
2、移动联系、技术联系、社会作用联系、服务联系以及政治、行政组织联系。(二)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熟悉)(新)1、城市的社会经济特点工业和服务业(也可称为非农经济)是城市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2、乡村的社会经济特点农业和畜牧业是农村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大纲要求1、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2、熟悉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3、熟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一)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了解)P8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
3、展的结果。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推动力量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作用、政治因素、社会结构、技术条件等。现代城市的发展凸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是:(1)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并存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2)科技革命与创新。科技进步是推动城市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方面科技革命与创新本身可以催生新的技术门类和产业部门;另一方面又可以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进而优化整个社会的产业构成,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3)全球化与新经济。全
4、球化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4)城市文化特质。城市文化特性的凸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二)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熟悉)(新)P81、阶段:城市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农业社会的城市、工业社会的城市和后工业社会的城市。2、差异:(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熟悉)(新)P91、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1)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2)从平面空间环见到立体空间环境。(3)从生产型城市空间到生活性城市空间。2、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
5、因素。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土壤等自然条件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发展,他们主要体现在城市选址、城市空间特色、空间环境质量等方面。(2)社会文化因素。城市空间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空间结构形成后又反过来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3)经济与技术因素。(4)政策制度因素城镇化及其发展三、城镇化及其发展大纲要求1、熟悉城镇化的含义2、熟悉城镇化的机制与进程3、熟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状况(一)城镇化的含义(熟悉)P101、城镇化含义(1
6、)“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①人口的集中。包括人口总量的集中,即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大;城镇点的增加,呈正密度的加大;每个集中点――城镇规模的扩大。②空间形态的改变。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用地功能的分化,土地景观的变化。③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变;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由分散的家庭到集体的街道,从个体、自给自营到各种经济文化组织和集团。(2)“无形的城镇化”,即精神上、意识上的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具体包括:①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②农
7、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③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而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④⑤2、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普遍接受的:人口统计学指标(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的指标)计算公式:PU=U/P其中:PU——城市化水平或城镇化率U——城镇常住人口P——区域总人口这一指标既直接反映了人口的集聚程度,又反映了劳动力的转移程度,这一指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应用这一指标作为城镇化进程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
8、衡量英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至少应包括城镇化发展的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这两个基本的方面,而且反映城镇化真正发展水平的不应是表面的数量指标,更重要的是质量指标。(二)城镇化的机制与进程(熟悉)P111、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1)农村剩余贡献(2)工业化推进(3)比较利益驱动。决定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两种基本力: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4)制度变迁促进(5)市场机制导向(6)生态环境诱导与制约的双重作用。两个方面。(7)城乡规划调控2、城镇化的基本阶段依据时间顺序,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