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73279
大小:5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4
《河北北方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河北北方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的专业建设,全面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X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教高司函[2008]20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专业建设实际,特制定本办法。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
2、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思想,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特色专业建设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二.特色专业的内涵和建设目标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可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根据学校《2006-2010年建设与发展规划》,在现有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理念
3、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原则,在未来5年内重点建设10个左右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的本科专业,使之成为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强示范带动力的校级特色专业,争取有3・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我校学科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竞争力。1•强化优势,突出特色。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强化优势为根本,以突岀特色为核心,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2•改革创新,提高效益。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
4、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专业建设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办学效益,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专门人才。3•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强化专业建设实践成果的积累和有效经验的总结,宣传推广建设成果,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四、建设任务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加强相关产业、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研究,建立吸收用人部门参与方案研究制定的有效机制,形成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定位准确,专业教育思想先进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2•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合理确
5、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3•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要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行业、学科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发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要将行业与产业发展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复问题。4•推进教材建设。教材建设要反映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积极推进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选用高质量教材,编写特色教材。有较高外语要求的专业,要加强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和使用。5•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6、要在保证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推广使用现代信息工具的教学方法,推进启发式教学,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6•强化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探索建立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提高实验室整体建设水平。加大实验室和研究项目等资源向学生开放的力度。积极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教学基地,着力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社
7、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相2士厶彳口口O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围绕特色专业建设需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大力培育高水平教师,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完善校内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结构合理、熟悉社会需求、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8•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要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过程,明晰质量标准,严格质量控制。建立推动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科研、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双向积极性。建立学生深入
8、社会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形成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学校、行业部门和用人单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