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初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ID:35357189

大小:74.7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3

初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_第1页
初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_第2页
初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_第3页
初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_第4页
初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济川中学初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题20H4L15(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悔的心情,游客欣赏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朱自清先生dian()记父亲的深情,小弗郎士do(浓chou()的雾霭产生的幽情,无不使闲情逸zhi()的人们心生感概。■01•1111■•••1111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亩镇谡的一句是(2分)()A.“江流天地外,山£看无中”,这是南方最美丽的写照。B.面对美丽如画的乡村,我们的乡愁如何寄托呢,我们的灵魂安放在哪里呢?C.当时,威尼斯的军舰商船威震地中海,威尼斯商人的足迹遍布欧亚非三洲,莎士比亚

2、的《威尼斯商人》,就是描绘当时的情况的。D.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京够谡的一项是(2分)()A.万籁俱寂的深夜,也儿术再歌唱,蝴蝶不再翩飞,人们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B.她这几天心情不好,稍微一激动就会掉泪,不能自已。C.中国人常强调做人要学会忍辱负重,讲究处世要能够條疸奁产。D.据透露,内地客到港购物人数逐年增多,其中一次消初丄百万已司空见惯。••••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7分,①一④每题1分,第⑤题3分)①良药苦口利于病,。②,寒光照铁衣。③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④,天与云与山与水,上

3、下一白。⑤古人以登高望远,抒发自己的情怀。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的“,”表现自己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辛弃疾在《南乡子》屮的“”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景仰,也隐含对南宋统治者的软弱无能的嘲讽。5.名著阅读。(6分)(1)《筑路》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精彩的片段,筑路者除了而对恶劣的劳动环境和生活条件外,还遇到了什么困难?表现了什么精神?(3分)⑵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不疋硒的一项是(3分)()A.书中的故事取材于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奈的亲身经历,小说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A.老水手朱赫来的教育,让保尔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谢廖沙在红军攻下

4、了小城谢佩托夫卡后参军,后当了团区委书记。B.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冬妮娅、丽达、达雅。“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樟脑味儿”是保尔对丽达说的。C.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理想和激情的追求更加迫切,这部小说向我们展示的顽强、执著、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人格操守应成为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1.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分)学完《汉字》专题后,学校就此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我来倡议】学校书法社团打算向全校学生发出重视汉字书写的倡议,请晓华拟写了一份倡议书。关于重视汉字书写的倡议书全校同学:汉字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表达交流的重要工具,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

5、为弘扬屮华文化,传承文明,固守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家园,特向大家发出如下侣议:一、提高认识,认识汉字书写的意义。二、从我做起,认真写好每一次作业。、大家积极行动起来,让汉字书写真正落到实处,为光大灿烂的汉字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2017年11月1日(1)请你帮晓华在尚未完成的倡议书上补上一条具体的内容。(1分)••(2)粗心的晓华在拟写倡议书时还有一处疏漏,请你指岀來。(1分)【我来猜谜】班里组织了猜字谜的游戏,请你任选一题作答。(1分)••••⑴鸿江一别又重逢。(打一字)谜底:(2)甜咸苦辣各味皆备。(打一字)谜底:【我来表达】晓华认为,游客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上刻

6、画的字符,既是一种书法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你该怎么对他说呢?(3分)二、阅读理解。(43分)(乙)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澈艳晴方好,(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题。(5分)(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7(1)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之情。(2分)(2)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中,诗人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从描写孤山寺一带的景色到描写白沙堤的景色,中间的转

7、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B.乙诗中,苏轼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诗人眼中,西湖的睛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一一天然美的姿质。D.两首诗的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但都描写了西湖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二)阅读洪迈的《徙木债表①》,完成8-11题。(14分)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债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债表,不得

8、赏而已,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