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ID:35348554

大小:60.5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3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_第1页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_第2页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_第3页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_第4页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1、总体现状: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突出。权威资料显示,今后若干年内,全国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大致在2200万一2400万人,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大致每年可新增就业岗位800万・1000万个,这样,每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缺口在1200万-1400万人。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2014年被誉为“史上更难就业季”,全国共有727万应届毕业生、30万海归一起而对就业竞争,加上2013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毕业生签约率较低。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被调查的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签

2、约率为37%,本科毕业生为38%,硕士毕业生为33%O2、海门现状:从我市人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看,至少存在三人瓶颈:一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从回海就业登记的大中专毕业生的情况来看,专业层次分布不均衡,一类本科生回海不多,多数集中在二、三类本科,计算机、中文、财会等常规专业较多,工科类尤其是我市急需要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医药化工、机电一体化、机电维修等专业毕业生人数较少。二是企业对毕业生期望值偏高。从今年专场招聘会看,虽然部分企业开始注重人才的储备,有些企业就特地招聘后备干部,这是我市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但是,这类企业偏少,大部分企业仍然舍不得人力资本投入,过分要求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在毕业

3、生的引进、使用、管理等方面缺乏研究,缺少前瞻性,没有从企业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考虑人才的引进和储备,“拿来主义'比较普遍。三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观念亟待进一步改变。据调查,虽然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观念在变,择业条件在降低,但仍有不少大中专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定位偏高,不愿意到基层农村、到中小企业就业,宁耍“体面”的低工资,也不要一线的较高工资。也有的过分追求专业对口,给自己就业设了过高的门槛和过多的限制,往往出现面对几千个就业岗位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存在的主要问题1、就业领域单一。2014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虽报名门槛抬高、基层艰苦岗位增多,但仍吸引了全国141

4、万名大学生报考,“国考^竞争比达64:1。祁知道考“国考"就像买彩票一样,即便那么难,但是每年都有好多大学生挤这条“独木桥”。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求稳定的心理,他们往往对T作吋间I古I定、双休日稳定、T作压力较少、工作环境舒适等一些岗位比较“上心",所以找工作时挑肥拣瘦,更多的愿意去党政机关、大公司、科研单位、大型企业,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屮小民营企业就业。2、就业地区集中。在我国沿海城市及北京、上海等地经济发展迅速,这些城市企业多、机会多、薪酬高,文化氛围浓,成为大学生毕业首选的理想就业地。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选择到上海、北京和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就业者高达65%以上。大学生不愿意去农

5、村、中小城市,扎堆“北上广”,加剧了这些发达城市的人才过剩和人学牛就业难。3.就业期望偏高。有的毕业生感到“找不到理想单位二但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反映出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一部分看重稳定职业和理想环境及较高报酬的毕业生,择业期望值过高,选择单位不切实际,放弃多次选择机会,一味等待观望,甚至不惜主动待业,就业愿望过于理想化,不愿去基层单位和第一线,对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苦脏累的工作,更是不屑一顾。4、就业稳定性差。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人平均5年至少更换一次工作。而在高学历人群,这种现象更为凸显。2014年6月发布的大学生就业

6、蓝皮书——《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13届大学毕业生34%在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24%,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43%o中国大学毕业生三年内跳槽偏高不下,2010届为69%,2009届为71%,2008届为71%o三、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建议(-)高校应积极应对,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1、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学生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与其它产品一样,高校培养大学生也存在着“产销''是否对路、供求是否平衡的问题。特别是高校扩招后,高校在设置专业时不能被就业市场牵着鼻子走,要认真研究、善于把握就业市

7、场波动的规律,学会比市场变化快一拍,只有增设一些新兴的、前瞻性的专业。才能充分掌握就业市场的主动权。同时政府也应尽快建立完善预警机制,向高校随时发布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专业设置供求不平衡给高校以警告。2、高校应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抗风险能力。一方面耍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刨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其中,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大学生的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