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44230
大小:161.7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23
《桃江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桃江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选择运用题,共51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蹩进bid窗*灵ling•剥蚀bao■汀州ting•B.境垣gul•跚跚chi■跚躅zhi•落枕1U0•C.瞥见pi©■缁衣zi■谛听di■岑静c6n■D.青Xing喘气chudi景音qiong媛女yua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睡一会罢,便好了。”小栓依他母亲的话,咳着睡了。华大妈候他平静下来,才轻轻的给他盖上了满副补丁的夹被。B.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退了门壁上炫耀
2、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C.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胜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來看管。中国的文官都到哪里去了,他们滔滔的奏折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D.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侵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屮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3.下列各句屮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像一切动了爱情的女子一样,在她心目中,爱情便是整个世界,可是查理不在眼前。她对老父亲的照顾服侍,可以说是鞠躬尽瘁。••••B.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于是面带微笑,进行了令人生
3、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C.“我一•我一•我丢了佛來思节夫人的项链了。”“什么!哪儿会有这样的事!”他们惊惶地面面相觑。“我去找一找,看看会不会找着。”路瓦栽重新穿好衣服。••••D.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儿十年的,甚至有住儿辈子的。4.下列各句屮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天清晨,我又到树林里散步,和我患同一种病症的史同志手里拿着一支猎枪,正在瞄准树上的小鸟。B.她为了保持自己的风姿,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隐藏了那两条玉借。C.一方血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
4、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有关。D.时间膨胀不仅为探索人类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它也是一种时间旅行。1.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适合的语序的一项是。①发思古之幽情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③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④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⑤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⑥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诗句A.④①⑥②③⑤B.⑤④②③①⑥C.④②③①⑥⑤C.④①②⑥③⑤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
5、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它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根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附个人存在的、身口相传的一种非物质形态的遗产。民间文化中的口头文学、神话、史诗,语言、民歌、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民俗礼仪、民间祭典、民间手工艺术、民居建造术等等均是口头的非物质的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无形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昆曲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同年门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
6、1届大会将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中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列入世界千年纪念名单。因为美国人詹姆斯•希尔顿一本书《消失的地平线》,西方人记住了“香格里拉”。书中展示的,不仅仅是丽江古城,而且是一个活生生的古纳西王国,一个由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共同构筑成的美丽的家园。著名作家冯骥才在很多场合重复着他的理论:“中国正在经历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农耕文明架构下原有的一切文化都在迅速地瓦解、消失、涣散、泯灭。”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社会的这种转型是以十年浩劫的“文革”到突然的改革开放这种非线性、非渐变的形式来实现的。农耕文明还来不及清查就被工业文明的浪潮所席卷而去,它们死得迅速且缄默,那是一种“非
7、正常的死亡”。正在“非正常死亡”的,冯骥才认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另一半”。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由它的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共同组成的。我们有一个文字历史的传统,一个文人精英的传统,一个王朝更迭的传统。但我们长期忽略了生活中还有一个民间活态的传统,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两者都是民族精神的载体。由于历史的原因,民间文化从未得到过与精英文化同等的地位,始终停留在口传心授、自生自灭的阶段。因此没有人能真正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