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42049
大小:58.8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3
《实施新课标物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标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岳阳市三中唐建宏内容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从今年开始在我省蓬勃开展,它的一系列的新观念、新思想,无论是从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合格的劳动者的角度来看,无疑有着极大的作用,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巨大惯性以及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之实施起来还会有着较大的阻力和困难,我们该如何血对呢?本文提出了作者的一些想法。关键词:新课标问题对策高中新课程改革已从今年开始在我省蓬勃开展,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学习屮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与小组中其他
2、的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新课标耍求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强调对探究过程的体验而非结果、重视对能力的培养而非对慕础知识的简单重复练习,很显然对这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以及将来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求都有着极大的好处,然而想法虽好,但在实施中却有不少的困难。一、教师的知识、经验、管理能力方面的问题尽管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教师的作用Z重要亦无用置疑,甚至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
3、键。但反观我们教师队伍,却仍然存在种种不足之处:1.惯性思维:我们教师队伍无论是自己知识的获取,还是从教的经验,都是在传统模式下取得的,那种“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已经深深地扎根,要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肯定会有相当的难度。这点尤其是老教师表现得突出些。2.没有有效的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师由于工作负担太重,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有用在了教课和管理学生上了,很难有机会和时间去学习观摩其他人的教学方式,更别提自己创造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了。即使有心创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或方法,亦要经过吋间的检验,而我们的教改才刚刚开始,客观上亦造成了没有形成有效教学模式的难题。3.课堂管
4、理的度难以握:新课标要求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机会,这样原来秩序井然的课堂便被打破了。如果学生不参加讨论,教师会很尴尬、被动、孤立;但如果学生讨论过了头,甚至不讨论本课内容,而是借机讲话,教师会很难掌握,尤其是在目前的大班制下,这一矛盾将会尤为突出。如何掌握好这个“度”,将是对全体参与新课改教师的一个考验。4.教材难以取舍:由于教材的权威性和考试的权威性长期存在,因此在新课标减少知识点和降低难度的同时,不少教师则担心是否会因此降低了教学质量,故而按原教学大纲或教科书的知识要求加以补充。于是,课时紧张,还冲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二、学生的习
5、惯、能力以及责任感方面的的问题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我们的学生早已习惯了“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学习方式,面对全新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习惯还是能力、责任心都可能出现不适应,从而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学习习惯难以短期改变:在长期的应该教育下,学习己经形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要在短期内有根本的改变将是很难的。特别是一部分学生长期习惯于被教师牵着走,只有在教师的监督下再学习,现在要他们去自主学习,将会很难达到要求。2.能力的不足影响学习: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机械模仿,使他们的想像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对知识的概括能力没
6、有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一“短处”势必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顺利进行。甚至会使他们失去对学习的信心。1.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小皇帝”式的地位,加之教育模式的影响,使我们的学生很少知道自己还应有些什么样的责任,甚至是随心所欲,不计后果。这样一来在新课改模式下要求的自主学习将难以有效的执行。从而影响到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打击新课改的积极性。三、评价机的制约1.学习能力的培养决非一日之功,如果由此引发了学习成绩的下降,面对现有的评价机制,势必彫响教师的切身利益,从而打击教师进行课改的积极性。2.现有的高考出题形式,尽管己经在改革,但力度仍然不够,更多的考的
7、是学生対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机械运用的程度,而考察学生能力的份量较少。由于现有的评价机制的影响,势必会造成教师为提髙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走老路”3.任何一项改革都是风险和成功并存的,特别是对一线教师因其知识、经验、见识和吋问精力等原因,失败的可能性还是相当高的,教师因担心改革的失败,责任难以承担,而传统教学方式的“省事”和保险又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很可能使他们拒绝改革。四、对策初探1.改革教师、学生评价机制孔老夫子早在儿千年前就提出: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仍然有着指导意义,要知道我们所教的学生,不会也没必要人人都成为科学家,他们屮的大
8、部分都将成为有知识有技术的新一代社会建设者。他们并不需要很多的基础科学知识,而只需他们所服务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