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40286
大小:108.22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3-23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木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清明探源每到清明节,人们常常会想到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清明节可谓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节日。其实,这是因为现代清明节由古代两个不同的节日一一寒食和上巳,再加上清明这一节气融合演化而来。最早,清明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候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
2、,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Z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屮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屮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
3、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屮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到了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白居易有诗:“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清明节还吸收了另外一个古老节日一一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FI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rti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
4、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邀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4月
5、4日)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清明只是一种节气,最早就是这样。清明节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传说中因纪念介子推而产生的较早节日寒食节有关。B.清明后來演化成以祭祖扫墓为中心、融合寒食风俗和上巳踏青活动在内的节日,禁火、扫墓只是其中部分内容。C.清明作为一个节日,具有“双重性格”,祭扫坟墓吋既有生离死别带来的悲酸和泪水,同时也伴有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D.清明的一个主要风俗是踏青和洗浴祈福,这些活动是人们经历沉闷寒冬以后的一种心理需要,意在精神调节。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作为节日的清明是在古代其他节日基
6、础上发展来的,经历了不同时期的融合演化,历代都承接前代旧制最终形成必不可少的大节。B.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Z以踏青游玩的活动,大约是从唐代开始的,这是人们把清明节称作"踏青节”的原因所在。C.寒食节要禁止生火,这与古代人民得到火种來之不易有关系,改火换火都被人们看作是生活中的大事,春天三月恰逢改火吋节。D.古代人民都十分重视祭祀祖先,唐代的人们将寒食节当作返本追宗的仪节,并因为清明、寒食相接近而将扫墓祭祖延时至清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明时节的天气物候特点清爽明净,有些文字记载证明了“清明”这一节气的名字来历与气
7、候有关,主要体现风的特点。B.杜牧《清明》一诗,用“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所处的时间和气候特征,“断魂”一词符合清明“悲酸泪”这一“性格”。A.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而植树能成为和踏青、扫墓相并列的习俗活动,跟政府对民间风俗的官方认定有关系。B.任何传统节日都是在不断的演化中,不同的吋代不同的社会往往会赋予它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节日都将会逐渐走向融合统一。(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城市的空间周闻道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就经常唠叨,在家
8、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