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母校的思考和建议

对母校的思考和建议

ID:35332656

大小:60.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3

对母校的思考和建议_第1页
对母校的思考和建议_第2页
对母校的思考和建议_第3页
对母校的思考和建议_第4页
对母校的思考和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母校的思考和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母校的思考和建议尊敬的程院:您好,上次返校和您在校园里相遇您说在走之前能否留下一点儿东西,回去之后我认真地思索,现把我的所思所想以及三年的感受写下来,可能有些话会说的比较犀利,但我没有别的恶意,就是提供一些想法和建议供您参考,这只是我个人的思考并不代表所有的学生。那好,我们就闲话少叙,进入正题。上次您说咱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但我口己思考不是综合素质不高,在我看来是没文化。文化到底是什么?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我觉得都不是。我觉得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1•根植于内心的修养;2•无需提醒的自觉;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我觉得只有满足这网条我们的教育

2、才算初步的成功。或许在您的人才培养里有本科与专科之别,但在我看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大学生,而以上四条应该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2013年当我接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学校的校训:徳技双修、厚徳尚能、树徳立人、修徳精技。当时我心里充满了期待与憧憬。因为在我高三那年,我们学校请了各大名校的大学生到我们学校来演讲,而各大名校的学生首先讲到就是自己的校训O我至今记得那个清华的学姐讲清华的校训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她说她们每个清华学子入学时的第一堂课就是讲校训。我记得安徽医科大学的那个学长讲他们的校训是“好学笃行,造就良医”。所以当我看到我的大学

3、的校训时我满怀期待的以为第一堂课也会讲校训,可是没有。直到我毕业一直没有老师给我们讲我们的校训。我觉的这是高层管理的失败。一个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技能就是观念技能,而在一个组织中,当组织规模不太大,人数较少时,管理靠的是制度,当组织规模扩大人数较多时,管理靠的是使命感价值观,靠的是文化。而校训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没有人给我讲校训,我自己把“德技双修,精技强身”当做我的校训。坦白讲我对学校的校训很认可,品德和技术要齐头并修,只有精湛的技术才能塑造一流人才。三年来我一直把它当成我的使命。学校里的课大多只注重了“技”,而忘了校训里的“德”。所以最后培养出来的人才老师说:“

4、综合素质差,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至于老师说学校里的活动学生不愿参加,作为学生的我同样可以理解。在大学里几乎学校的每场讲座我都参加了,我的评价只有一个字:“差”,讲防火的讲座,演讲者不过就是照着ppt读一遍,讲艾滋的讲座依然如此,学校的讲座从来没有关于梦想的讲座,从来没有关于感恩的讲座,从来没有演讲者脱稿激情澎湃的演讲过。这些就是学生不愿参加的原因。学生真正需要的讲座是关于我们的梦想,关于如何感恩,关于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讲座,学生不需要为了丰富课余生活而开的敷衍了事的讲座。当然学校的演讲也不是都不好,还是有些很好的,比如国学演讲,比如从公司里请的那些企业家的演讲,都很好。接

5、下來我再说说学生的社团活动,我的评价是“娱乐活动占主流,技术含量低。”除了“英语爱好者”和“数学社团”我想其他的大多是娱乐社团,社团活动唱歌,跳舞,弹吉他,轮滑占了多数,而学术社团寥寥无几,为什么我们不创建我们自己的校报呢?大学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帮学校筹建文学社团,我本人就是文学爱好者。依然记得,大一时,自己写的长篇小说《你的微笑和流亡的歌》想在校报上发表,老师说我们学校还没有校报。我想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会有越来越多像我这样有个文学梦的孩子,可是我发现学校没有这样的平台。综上所述就是我们的学风为什么建立的如此失败。校训的缺失,讲座的敷衍,社团的学术氛围稀薄,本来有才

6、能的人找不到平台。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校风?我自己的思考是:以校训为核心,以专接木的学生为例证,支持鼓励学术社团的建设,注重校园文化的形成,公共区域多些励志短语,各大系有自己的系训,使各专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深入每一个学子的内心。学风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我校由于刚起步,经验不足,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是必然的选择。但我校的分层教学执行的力度还不够。上次经过和老师谈话,我问老师打算最终耍培养怎样的学生,老师说耍使得学生毕业后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我经过反复思索我觉得我有不同的看法。首先我们的一部分生源已经过了本

7、三线,这一部分人之所以没有去上本科大多是因为经济原因,出生农村本三的巨额学费他们承担不起才来的专科,我认为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老师的人才培养是目标不适合的,这一部分人具有一定的基础,无论从学识修养都比他人的认知要深一些,我认为在培养这样一些人时我们要培养他们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些人就是学风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应该为他们搭建学术平台才是,给他们代课的老师应该动用较好的师资优先用那些理论深厚的老师,由于这些学生吸收知识快,老师可以讲的深些广些,且这个班不应该固定,采用淘汰制,用成绩作为准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