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19982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3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动力工程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2007年,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在中国科协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领导下,按照2006年学会八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为行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找准位置、寻准目标,有的放矢的开展了各项工作。一、发挥学会优势,做好为政府、社会、行业服务(一)完成了《火力发电工程》卷编撰工作。《中国电气工程大典》是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等全国5个学会共同发起,我会负责其中的第四卷《火力发电工程》卷,历时近20个月,组织行业内51个单
2、位的各个专业的作者347人参与了编写工作,召开了数十次各篇的编写工作会议和审稿会议,共完成16篇,总字数为437万字的编撰工作。《中国电气工程大典》预计2008年年中将由电力出版社出版。(二)参加《电力工业火电、核电、输变电领域装备技术政策》的编写。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关于委托编制<电力工业火电、核电、输变电领域装备技术政策>的函》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委托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编制《电力工业火电、核电、输变电领域装备技术政策》,我会派专家参加了火电装备技术
3、政策的编写工作,并起了很好的作用,顺利的完成了任务。(三)“我国发展超临界及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最佳容量的选择研究”课题。我国100万千瓦级的订货已有近50台,而目前全世界已运行的100万千瓦级机组只有13台,近期国际上很少发展100万千瓦级的大型机组,新建电厂或改造电厂都选择60~80万千瓦容量等级。到2020年我国的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约为4500万千瓦,需求大多数为60万到100万千瓦级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因此,选择多大容量最合适,将会影响到整个电网建设与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的生产,是涉及我国电力
4、装备的政策研究课题。我会经过竞标得到了中国科协立项支持,计划于2007年底提出一份关于我国发展大型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最佳容量的选择研究报告,提供政府有关部门审批项目时参考。(四)组织编写了《能源领域重大装备制造创新问题》研究专题。根据国家能源办下达的《我国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若干重大问题》课题,我会承担了该课题的专题五《我国能源领域重大装备制造创新问题》研究专题,自2007年初,组织了发电设备、石化机械、重型机械等制造行业的专家16人,进行调查研究,已编写完成了《能源领域重大装备制造创新问题》专题报告
5、征求意见稿,共分六章,约10万字。该报告已在国家能源办领导及有关专家参加的审查会上得到通过。(五)参与编写《国家能源战略研究课题十三:我国电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之专题七“我国火电技术装备水平及自主创新重大问题研究”专题。我会负责该专题的发电技术装备制造部分,参加人员20余人,经过5次编写及修改,完成5万字的报告,报告围绕我国国家产业政策关于节能、节水、环保的要求,对我国火电技术装备水平及自主创新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通过总结我国火电技术及装备发展现状,并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火电技术进行比较
6、、分析,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火电技术及装备的发展重点,特别是超超临界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大容量热电联产技术、大型循环流化床技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以及先进的环保、节水技术等,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到2050年)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保障措施,为实现我国电力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六)加强为行业有关企业服务1.受上海电气集团委托,与全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共同组织召开了“空冷机组及相应长叶片系列技术研讨暨评审会议”。2.受无锡国联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委托,与全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共同承担了《无
7、锡国联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发展规划》的研究课题。3.按照上海市科委的要求,由上海工程院院士中心组织7位专家到新疆乌鲁木齐米东区“企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示范”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咨询,我学会派了一位能源专家参加了这一活动,并参加了上海——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上述工作主要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评审及定单式的研究课题,以充分发挥学会人才和学科优势,同时有利于学会更好地服务行业和社会。二、加强学会的学术交流,促进行业技术合作和信息沟通学术交流是学会工作的主旋律,能够发挥作为原始性创新源头的作用,我们通过交流,
8、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精神,着力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活跃学术思想、鼓励学术争鸣、以构建良好的学术氛围。(一)国际学术交流:ICOPE-07国际会议由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主办、日本机械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协办、浙江大学筹办的2007杭州国际动力工程会议(ICOPE-07)于10月23-27日在杭州举行。本次会议受到了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出席会议的代表约300人,其中国外代表约85人,分别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加拿大、德国、比利时、瑞典、丹麦、伊朗、立陶宛等11个国家。会议安排了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