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17468
大小:4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3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梁村中学罗学鹏摘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而且是素质教育中培养“创造人才”的要求。作为新一代的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意义,而且还要了解、把握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并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小学数学教育达到我国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培养途径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数学无处不在。如果缺乏数学知识和技能,我们的生活将变得非常困难。数学对小学生来说只是一个起步,很多更难更深奥的数学难题还
2、在后头等着他们,由此看来,小学数学教育在学生整个数学学习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组织和改造先前已经获得的知识,使之适合当前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心理学家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适合的学科之一。[1]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渠道。随着我国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与实施,对传统
3、课程的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培养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更为深远,对教师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改变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关注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崭新的以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为主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这种转变是教育工作者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数学教育进步的体现。因此,研究小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对提高教师的数学教育水平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与培养有理论指导意义,可以更科学更全面地培养学生,可以推动中国的教育水平的发展。一、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人在实
4、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2]正所谓,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种事物都有它自己的特点,而创造性思维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在进行教学之前正确认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从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顺利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一)独创性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表现在观点新颖、别出心裁,能打破常规、冲破常模,不受习惯性思维及习惯势力约束。[3]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定义、公式、法则、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等会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提出科学的怀疑、合情合理的“挑剔”。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
5、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应该给予鼓励,肯定他们敢说的一面,保护学生的独创精神。7(二)灵活性灵活性是指善于打破心理定势,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4]创造性思维并无现成的思维方法和程序可循,所以它的方式、方法、程序、途径等都没有固定的框架。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时可以迅速地从一个思路转向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多方位地试探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思维活动就表现出不同的结果或不同的方法、技巧。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小学生不拘泥于书本所学的、老师所教的,遇到具体问题灵活多变,活学活用活化。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6、,教师不要囿于教材书,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三)发散性也叫求异性。它具有思维标新立异思想。对长期传统思想方法,不迷信,不遵循,对它们大胆质疑,挑战和背叛。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过程中,对一些知识领域中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方法,予以不信奉,特别是在解题上不满足于一种求解数学题的方法,谋求一题多解。发散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流畅性:在短时间内表达出观点和设想的数量;(2)变通性:从事物的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的思维;(3)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灵魂,是对事物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5]小学生由于所学的知识不多而在思维上没有受到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具
7、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数学课堂上,小学生可能会质疑教师所说的,甚至会说出与教师意见相反的想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善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四)联想性面临某一种情境时,思维可立即向纵深方向发展;觉察某一现象后,思维立即设想它的反面。这实质上是一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思维的连贯性和发散性。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联想定律,我们可以把联想分为三个方面:(1)相似联想:对性质、外形有某种相似性的事物表象进行联想;(2)对比联想:对性质相反或外形有鲜明对比的事物表象进行联想;(3)
8、接近联想:对不相似但在逻辑上有某种关联的事物表象进行联想。[6]联想,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比较多用于语文学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