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

高中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

ID:35314033

大小:4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23

高中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_第1页
高中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_第2页
高中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_第3页
高中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_第4页
高中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  [辩证唯物论]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因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

2、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的依据。  3、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原理内容:①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本质、规律;②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

3、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或否认意识的作用。  运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唯物论依据。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达到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重视精神的作用。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夸大或否认精神的作用。  运用:论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正确性。  

4、5、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人们不能创造、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第三,还表现在它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②但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反对:不尊重规律的主观蛮干的冒险主义(唯心主义);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形而上学)

5、。  运用:培根说过: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6、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方法论: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唯物辩证法]  7、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原理(根本观点)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不承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

6、、片面地看问题。(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所在)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   8、普遍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事物有条件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反对:反对孤立的看问题和主观臆造联系的做法。  运用:用辩证法有关原理分析:坚持科学发展观。  9.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忽视联系,也不能否定联系

7、,更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否则就会受到联系的报复。(2)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并不否认联系的客观性。人们只有遵循事物本身的固有联系进行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方法论:人们既要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10、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原因和结果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并可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

8、和客观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把握因果联系,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反对:否认因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