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

ID:3528699

大小:365.01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7-11-21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_第1页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_第2页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_第3页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_第4页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态文明建设——报告人:王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二OO八年十月一、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问题二、饮水安全问题成因分析三、饮水安全问题解决途径——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提要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危机的核心问题是农村饮用水源保护问题。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投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措施。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经济发展和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了农村饮用水源污染和水资源枯竭问题,日益威胁到农民的饮水健康。一、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问题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2、不安全安全水质不安全其它30%70%34%66%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23亿,占农村人口的34%。在饮水水质不安全人口中:氟砷含量超标5370万人,占23%;苦咸水3850万人,占17%;铁锰等超标4410万人,占19%;饮用水源被严重污染涉及人口9080万人,占40%。饮水水质不安全2.27亿人,占70%,水量、方便程度或保证率不达标人口,占30%。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饮用高氟水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华东地区,80%分布在长江以北。可引起地方性氟中毒,出现氟斑牙和氟骨症,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

3、动能力。饮用高砷水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新疆、宁夏和吉林等地。造成砷中毒,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饮用苦咸水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诱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饮用污染地表水人口:主要分布在南方,饮用污染地下水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中南地区。造成致病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易导致疾病流行,有的地方还因此暴发伤寒、副伤寒以及霍乱等重大传染病,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近年来,南方局部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疫区群众因生产和生活需要

4、频繁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造成反复感染发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有害物质背景值含量高二、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成因分析由于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造成水体中有害物质背景值含量高,特征是地域性强,主要以氟、砷、铁、锰、矿化度等指标偏高。造成地方病高发,严重危害人民健康;2、不合理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引起了生态环境改变和自然环境的退化,使水源涵养能力下降,部分草原退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及腐植质进入水体,导致水体质量下降。不合理采矿或过度开采地下水破坏含水层,含有有害物质的矿

5、渣、污水等进入水体造成污染。农村地区饮用水源状况以分散式供水为主,水源分布分散,保证率低、污染源量多面广,大部分农村水源地没有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与水质预警实时监测体系,保护管理难度大。3、废污水、废弃物无序排放污染水源调查结果,农村60%的水源周围存在污染源。生活污水、养殖畜禽粪便、工业废水、等无序排放;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工矿企业尾矿、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乱堆乱放;采用落后工艺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利用,生产过程中时有泄漏事故发生,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饮用水源的水质。产业转移国家政策因素环境污染市场因素地价因素劳

6、动力因素4.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污染转移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生态破坏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出口贸易缓解就业压力产业转移的双刃剑3、国内产业二次转移高潮已经来临在国际产业大转移同时,国内也出现了类似的内部转移。一次转移二次转移生活饮用水水质主要受水源水质、水处理工艺和配水系统制约,需要有与水源水质相匹配的水处理工艺、卫生的供水系统(配水管网和调节构筑物)以及有效的检测手段才能保证饮用水安全。目前,农村供水普遍缺乏必要的水处理设施,消毒设施和水质检测设备,即使有水处理设施的,多数还存在种种问题;分散式供水、小

7、规模集中式供水的农村几乎无水处理设施,直接饮用水源水,造成饮用水中细菌学指标、污染物、有害物质超标问题严重。5、水处理设施和管理1、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三、解决途径——生态文明建设“十七大”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学习生态系统的智慧,建设一种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稳定性强、物种多样性丰富、个体之间、组织之间相互协调、和谐共处、对自身环境和外部环境起到稳定作用的生产系统、消费系统和分解再循环系统。生态系统既是一种生产系统,也是一种消费系统和分解系统。各种营养物质和能

8、量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物尽其用,没有多余的物质,也没有经济系统中所谓的“废物”。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总结出三条生态系统原理,即①生物共生:各种生物的个体、种群和群落在同一个地域空间和谐共处、各自占有自己特定的生态位。②物质循环再生:物质循环再生就是通过食物链和营养级上的能量传递,通过植物的吸收,动物的消化,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使包括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