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270422
大小:19.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2
《高中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设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设计高中在文言文阅读上重在考查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重点在“言”的层面读懂文言文,对于文章中的古人的智慧与思想,涉及的较少。下面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荆轲刺秦王》教案设计】学情分析: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了通过言行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但对于场面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恐怕了解甚少,故而要设置情景帮助学生们体会这一作用。再者学生对于原文的疏通应该还有一定的障碍,这也需老师来引导。设计思路:文言文教学必须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要先言后文即先引导学生疏通文意,然后在引导他们领悟文本
2、中的人文精神。故而我设计了如下流程:(一)学生在听录音的前提下,订正字音,朗读课文。(二)结合课下注释,以小组为单位来疏通文意,划出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语句交由老师,师生之间共同解决。(三)熟悉故事情节。由两部分完成:现有组内同学互相复述故事内容;然后梳理脉络明确段意。(四)选取三个精典情节,再造一个情景来完成对人物的鉴赏,特别要说明场面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然后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体悟人物精神。(五)j借助古人对“士”的有关解读文字,理解“士”的精神的现代意义。学习目标:Ⅰ。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中的文言现象并识记归纳;2.继续学习抓住人物言行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感悟特
3、定情景对人物塑造的良好效果;3.了解荆轲行为的勇敢侠义的意义,感受其视死如归的非凡气度,探讨“士”这种精神的现实意义。Ⅱ。过程和方法:1.通过早读时间预习课文,依靠字典解决字音问题,并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和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达到疏通文意,了知文章大意的目的;3.采用情景再造之法,以散文语言来描绘易水送别一场,体会场面描写的效果;4.加入一部分有关士的文字材料,采用讨论和教师引导的方式探讨士的现代意义。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荆轲同情弱小,仗义相助的侠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练习册上的文言现象。2.疏通文意,了
4、解故事情节。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展示图片,介绍电影《英雄》的故事情节。2.解说词:战国末期六国征战,秦国最强,秦始皇(陈道明)也就成了各国的敌人。大侠无名(李连杰)、残剑(梁朝伟)、飞雪(张曼玉)、如月(章子怡)、长空(甄子丹)都要刺杀秦王。残剑在知道了秦王一统天下的大志后,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宁,放弃了刺杀秦王的机会。在长空、飞雪、残剑的帮助下,来自秦国的无名获得了离秦始皇只有十步之遥的机会——无名最厉害的剑术是“十步一杀”。在为秦始皇讲述了他是如何杀死三位大侠的故事后,无名拔剑刺向秦王。不论这个故事的结果如何,不可否认它借用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模型,其主角无名身上所散发
5、出来的侠义精神同样让人称颂!【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电影入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消除障碍疏通文意1.请同学们听荆轲刺秦的录音,订正字音。2.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三、疑难词句师生共探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疑难语句递交上来,老师用投影仪有选择性的显示出来,鼓励学生自主答疑。2.学生疑难语句可能为:(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4)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5)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
6、使毕使于前。(6)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对应的译文为:(1)现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2)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3)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4)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5)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6)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
7、报燕太子啊!【设计意图】疏通文章大意。四、复述课文明确细节1.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分成小组请每位成员复述一遍课文内容。(提示:按照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来讲述。)2.师生共同明确故事情节,熟悉故事内容。一、序幕(“秦将王翦破赵”——“至燕南界”):简介背景,秦军大兵压境,燕国危在旦夕。二、开端(“太子丹恐惧”——“愿足下更虑之”):太子丹请荆轲商量对策,荆轲提出办法,太子丹又不愿执行。提出行刺秦王,故事开始。三、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从准备“信物”到寻制凶器,从配备助手到易水送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