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268913
大小:18.6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2
《臧克家与诗并辔而行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臧克家与诗并辔而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一段诗句许多人都很熟悉,其以哲理的力量毫不容情地道出人生真谛,把人生的伟大与丑恶论述得入木三分。诗篇作者、中国当代诗人臧克家于2004年2月5日晚8点3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与世长辞,正月十五的万家灯火伴他西行。臧老经历了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部过程,入过学,作过战,随军采访,主编杂志这种生活境地、职业的变更,令诗人有了更丰富更鲜活的生活素材,也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在诗中不断抒发一个热血诗人的沸腾之情。臧克家历经外在世纪沧
2、桑,锤炼内在品格心胸,成为一位时代诗人。2000年1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世纪诗翁臧克家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一年前臧克家刚住院时还很清醒,常跟人打招呼,最近几个月病情严重才报病危。生前贺敬之、魏巍等许多老朋友前去探望他。临终前臧克家的夫人和四个子女一直陪着他。年轻时就体弱多病,曾多次因病休学、长期住院,甚至摸过阎王鼻子的臧老能步入耄耋之年,成为老寿星,不可谓不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其实,自称泥土的人的农民诗人的他生活也散发着泥土的气息,不崇尚豪华,而崇尚简朴,穿不讲究,吃更简单。大蒜大葱兼大饼,
3、故乡风味赛山珍,这是先生的老友、作家姚雪垠先生笔下臧老的饮食习惯。他的饮食清淡,顿顿少不了大葱、大蒜、咸菜与花生米。这小四样于老先生而言,胜过山珍海味。吃饭不讲究色香味,但起居饮食有序守时。中餐定在11:45,晚餐定在18:20,成了诗人的就餐标准时间。从不吃补品的他曾说:自家饭菜最养人,如果说我的饮食有特殊之处,除了那‘老四样’外,就是每天晚上要喝一碗粥杂粮粥:大米、小米、红豆、黑米各抓一把,夏天加绿豆,冬天加红枣,美极了。我觉得大葱大蒜辣乎乎的挺开胃也下饭,每天吃个七成饱。没听说&l
4、squo;吃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吗?我一向就瘦巴巴的不挺壮实。在诗人的客厅四壁,挂满了师友们相赠的书画:茅盾、老舍、冰心、郭沫若、闻一多等的诗书,刘海粟大师的寿字条幅及吴作人的金鱼图置身其中,宛若参观一个小型名家翰墨精品展。笔者曾是一位跋涉在诗坛的文学爱好者,前些年先后两次请臧老为本人两部拙著题词,恰恰那期间他病情严重,体弱神衰而无力执笔,夫人郑曼也每日陪床,十分辛苦。然而,病重的诗人虽无力题句,但不忘嘱夫人作复。这份情义,永远珍藏在我心底。凭三句新诗考进大学臧克家从小生活在一个诗意村庄,父亲和祖
5、父都好诗,可惜8岁的时候,他的生母便去世了。庶祖母出身贫寒,识字不多,但多才巧嘴,富有文艺天才。不但能给他讲《聊斋》,说《水浒》,话《西游记》,唱《李太白醉草回蛮书》,还讲说好些仙人和凡人恋爱之类的富有诗意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引出我同情的眼泪和美好的幻想。进了私塾后虽说把《论语》背得滚瓜烂熟,但一丁点儿也不理解,倒是放学回家后家长们教着念的古诗,引起了他的兴趣,什么《静夜思》、《木兰辞》啊,在他八九十岁高龄时仍能背诵如流,可见其影响之深。他曾经回忆:我小时候背了60多篇古典诗文,那时候我也并不都很理解。后来,在进
6、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小时候背的这些东西,不知不觉就对我产生了影响。如果说臧克家的祖父、父亲在他还不能够了解诗的时节,便以诗的气氛鼓荡了他蒙昧的心,那么,他家的佃户、远房亲戚六机匠则是把他带到诗王国的领路人。六机匠很有讲故事的天赋,每次赶集他都去听书,回来常常把一个个故事情节夸张地、形象地、诗意地、活叶鲜枝地送到他的眼前,像是展开一幅图画,印刻在他的脑子里。臧克家生前说,故事,就是六机匠的创作、诗的创作,听的人会被他领到一个诗的世界。我活了九十多岁,中外小说也读了不少,但记忆最深、最能打动我的,还是童年时听六机匠
7、讲的那些故事。可以这么讲,是六机匠把诗的种子,播洒到他心田的。1923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臧克家开始了自己的中学生活,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这时期,他读的新诗很多,如饥似渴地吞咽下去;也写了不少诗作,灵感一动声色,他就在纸上走笔。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
8、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要是在今天,我怕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被录取的。臧老生前在戏说自己的幸运时,不由感叹今天的高考模式化,尽管模式化高考相对解决了社会公平问题,但其缺陷则是解决不了个性的成长需要。社会需要公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