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267474
大小:14.1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2
《搞好阅读教学 提高阅读质量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搞好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质量搞好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质量浅谈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一、精心设计,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个体才会优先倾向与这个事物,力求认识、研究和掌握。使他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也就会为追求知识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从而做到事半功倍。《秋游》
2、是苏教版第三册的一篇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去郊外游玩时看到的景色和他们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幻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田野尽情享受的愉悦心情。因此在教学中,用幻灯展示了课文的插图,一边说: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你觉得这幅画美吗?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根据回答导入课题:秋天到了,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出去游玩,就是秋游。下面我们和这些小朋友到画中一起游玩好吗?(好)小朋友,你在游玩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秋天的天空和田野是什么样的,启发想象训练说话。对绚丽多姿的秋天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从而为课文的朗读打下基
3、础。在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蓝蓝、白、黄、红是秋天的色彩,描绘了秋天那蓝蓝的天空、几朵白云、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火红的高粱,真是一幅秋高气爽,丰收在望的乡村美景图。然后,让学生抓住天空、白云、稻子、棉花、高粱色彩上的特点,反复地有感情的诵读、想象,感受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丽,同时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二、突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在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老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
4、阅读与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因此,我们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能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文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主体。在教学苏教版第三册《小动物过冬》这一课时,在课末同学们,在这三种小动物中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啊?为什么?学生回答很积极,每一种动物都有小朋友喜欢,有的学生甚至喜欢二种或都喜欢,我也给予
5、了肯定。然后给他们三分钟时间把最喜欢的那种小动物说的话好好的读一读,读出他们谈话是的语调,感情。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在指名学生上前表演,在第一次上来表演的三个学生表演完后,我发现他们都是直挺挺的站着。就问讲台下的同学,你们觉得怎么样?学生都说读演的很好。于是我问什么是‘演’?除了朗读之外,想想小燕子在天空,青蛙在地上,蜜蜂也在天空,就没有什么其他有区别的特征吗?难道都是直挺挺的站着?学生能够一下子明白了,哦,少了动作。于是第二次学生表演中加了动作,但还不够明显。在一次一次的提示与指导下,学生不仅能绘声绘色的读好每
6、句话,而且形体的表演也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在表演中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自己体会感悟课本中小动物情感,更激起了对文章的三种小动物的喜爱,同时学会了在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尊重,更好的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可以看出表演是对话文本、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一种交流的好方法;同时表演过程中也是学生内化范文语言、自主创新的过程。三、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的世界如此多彩。阅读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应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且学生在进入小学读
7、书前,在学前生活中就获得的口语语感的基础,学生在原有口语语感的基础上,通过两年的识字写字和阅读写作的学习,逐渐培养对语言文字独特的感受能力,而教师为学生营造的教学氛围和问题情境,有的放矢的启发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品味,是促成学生感受多多的重要条件。如在教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一课时,在引导读真是串着珍珠的黄金纽带呀!由于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就有了不同的读法:一强调珍珠------真是串着珍珠的黄金纽带呀!;二强调纽带------真是串着珍珠的黄金纽带呀!三强调黄金------真是串着珍珠的黄金纽带呀!每个学生都讲了自己的理由,老师也给予
8、了肯定。既然每个学生的个性气质和生活经验不同,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不同的反应。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是创造意义。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