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ID:35242026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2

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_第1页
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_第2页
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_第3页
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_第4页
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年级三时间第一周备课组长吴杰参加人员全体三年级数学教师记录材料整理吴杰课题克、千克的认识备课中心问题1.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克”和“千克”的实际意义。2.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什么方法,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3.怎样使学生通过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过程描述吴杰: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臧晓慧:应提前让学生到超市对一些常见的物品进行调查,了解1个鸡蛋、1袋盐、1袋面粉……等物品的质量,也应该让孩子称一下自己和家长的体重,进行初步的感知。李安平:在教学进率时,可以让学生先想想以前学过的单位之间的进率,猜想一下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再进行验证,让学生通过计算掌握进率及计算方法。崔晓:让学生从家中找到质量是克的东西,如:花生米、大豆、硬币等,找到1千克的东西:2袋盐,1大袋洗衣粉、1千克的面条等,去掂一掂,找到具体

3、的有对比的东西来体会克和千克的不同。史永奎:在练习设计上,要设计对比性的练习和应用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体会克和千克的不同;应用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讨论结果一、结合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二、体验感悟三、操作交流中明理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应用五、课堂总结六、当堂检测克、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感受1克和1千克有多重。会称整克、整千克物品的质量。先行课教案(请用红笔在旁边修改或标

4、注)3.培养初步的自主探求意识之,提高估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

5、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教学过程:一、结合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师:老师让同学们去调查—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火腿肠一根是45克。生2:我的体重是33千克。生3:一袋牛肉干是50克。生4:一袋盐是500克。……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师:同学

6、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及用法)二、体验感悟1.认识感受克。师:你想不想知道一枚二分硬币它有多重?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生:天平。师: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它的质量。(让学生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有多重?)(学生掂量、猜测)生1:1克。生2:2克。师: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呢?让我们一起来称一称,验证一下。(小组合作,学生拿出准备的二分硬币。用天平称一称,得出结论。)师:那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组验证的结果?(学生交流称量结果:1枚2分硬币重1克)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异口同

7、声地说:好轻哟!师:1克真的是好轻。大自然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生l:一小块橡皮。生2:2粒黄豆。生3:1个扣子。生4:1个小发卡。生5:1粒花生米。教师小结:在表示一些较轻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克”来做单位,“克”可以用g来表示。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克(g)?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如果多一点或少一点,请你取整数)(学们纷纷称方便面、数学书、文具盒……)三、操作交流中明理1.认识感受千克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

8、盐有多重?生1:300克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