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心态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心态的调查报告

ID:35212858

大小:5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1

关于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心态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关于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心态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关于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心态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关于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心态的调查报告_第4页
关于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心态的调查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心态的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心态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我校三至六年级小学生作文现状,了解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心态,摸清消极作文心态之根因。努力改变小学生作文现状,使其对作文具有健康向的积极心态,使作文教学与新课改同步达到“育人”的目标。二、调查内容从2009年3月至2009年7月,笔者对小学生作文现状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以本校为主要范围,从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及部分家长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方式为问卷、座谈、听课、看作业、找学生个别交谈。调查内容:其一,小学生对作文的基本态度;其二,形成这样态度的原因;其三,对作文教学方式的看法和意见,希望和建议。调查中,回收问卷3

2、68份,浏览学生作文、日记、读书笔记80余本,听作文课13节,听阅读课15余节,就不现学生、家长分别召开座谈会3次,与同行进行研讨2次,现将本次调查报告如下:1、作文现状现状一:空洞无生活。现状二:表达缺乏情感。现状三:抄袭内容雷同。现状四:无话可说,下笔难。2、心态表现表现之一:害怕作文,视作文为“作难”。7问卷显示,不喜欢、害怕作文的学生约39.5%,且有随年级增设之势;三年级为33%,而六年级则为50%。表现之二:写前不准备,怠惰、有依赖心理的多。这两种心理表现于作文的全过程。调查发现,在观察上,注意观察并有兴趣占11%,缺乏观察兴趣、不注意观察的占37%,观察

3、时能展开联想想象的占17%,看了没相的34%,及时将观察记录下来的27%。没有观察意见,不会观察的占31%。对于平时写日记。发现学生大多没有写日记的要求和习惯。全校三年级至六年级10个班的情形是,学生自己想写的25%,老师布置了才写的49.2%,每周写一次的25%,偶尔写的33%,每天写的仅占9%,只写一两句话的占16%。在阅读,据统计尚有10.4%的学生不看课外书,27%的学生有时看,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在老师要求一能摘抄优美句段的21.3%,写过读书感想的只占12.3%。关于素材的来源,我抽样查阅了112名学生的作文,并与师生座谈了解材料来源结果如下:小学生作文素材的

4、来源比率先复式根据题目范围,回忆符合题目要求的材料12.6%呆板式教师给什么材料就写什么材料23.8%仿写式先找符合题目的范文,再找范文同样的材料26.3%填充式找到范文把时间、地点、人和的改变一下抄下17.2%编造式根据题目要求,编出人和事17.1%7上表显示,农村小学生作文素材基本上源于自己的生活积累的仅占36.4%,而依赖他人的材料的却超过63.3%。表现之三:应试应付,奉命作文。一名作文能力很强的六年级学生却以一篇被评为98分的作文应付了同年中的三次考试,其原因是“要保证不丢分,保住名次”。这种心理是否有代表性?请看368份问卷中“”为什么写作文的调查数据统计

5、:调查内容想把有趣的事写下来想把心理的话告诉别人写好作文对将来参加工作有好处为了考试得到好成绩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调查结果67.4%16.07%36.8%39.7%上列调查数据显示,可以看出,学生中为老师而作文的被动心态所占的比例最大,而分数的价值比自身的发展和交流的需要,在学生的心目中才是主要的。一、结果分析综上所述,缺乏主动、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创新意识,这“六缺乏”是小学生作文心理因素的主要表现,这些消极作文的心态,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导致小学生作文水平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围绕学生对作文的消极心态,形成的根源,我

6、又作了调查分析,并综合如下:1、重“作文”,轻“做人”。这种“人”、“文”错位的现象广泛存在于旧作文机制的各要素中。老师们尖锐地指出:过去瓣作文教学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一类虚、一类实”的现象,即“人文性”是软性,是“虚晃一枪”,而7“工具性”则是“硬件”,是“实体”;在教育评估上,是“一眼闭,一眼睁”,即对人文素养忽视,眼睛盯的是分数;出版部门是“一边收,一边发”,即以“创收”为目的,出版发行各种提供现成答案和范文的小册子,让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作为主导的教师更是难辞其咎,广泛存在着“一头重,一头轻”现象,即重视教学生作文,轻教育学生如何认认真真做人

7、。1、不交流,不沟通。首先作文教学没有真正体现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没有看到交流思想和沟通情感是学生的重要的人生需要,不是从交际的需要出发,很少努力去创设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对话”的情景,忽视让学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学生作文不知道是写给谁看的,成了没有交际对象的“面壁而作”,难以产生那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直接交流时的愉悦和表达冲动。而缺乏这种内在的情感和需要的驱动,作文成了强制性训练,自然就是“奉命”而作。其次教师忽略了与学生情感的沟通,教师没有把作文看成是师生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渠道,没有倾听学生真情实感的诚意和愿望。学生有话不想对老师讲。内容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