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189274
大小:3.71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9-03-21
《寒山寺诗刻碑画艺术的微传播设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硕士学位论文寒山寺诗刻碑画艺术的微传播设计研究STUDYONMICRO-COMMUNICATIONDESIGNOFHANSHANTEMPLEINSCRIPTIONSART陈婷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7月国内图书分类号:G206.2学校代码:10213国际图书分类号:7.094密级:公开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寒山寺诗刻碑画艺术的微传播设计研究硕士研究生:陈婷导师:张宏副教授申请学位:艺术学硕士学科:设计学所在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媒体技术与艺术系答辩日期:2015年7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
2、Index:G206.2U.D.C:7.094DissertationfortheMasterDegreeinArtSTUDYONMICRO-COMMUNICATIONDESIGNOFHANSHANTEMPLEINSCRIPTIONSARTCandidate:ChenTingSupervisor:AProf.ZhangHong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ofArtSpeciality:DesignologyAffiliation:SchoolofMechatronicsEn
3、gineeringMediaTechnologyandArtDateofDefence:July,2015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哈尔滨工业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新媒体的普及致使时代传播逐渐呈现出成熟化的微传播格局,而寒山寺文化中的艺术元素依旧表现出传统化的传承特质。论文通过介绍以古建筑碑廊、碑刻艺术、诗韵文化为代表的寒山寺艺术文化的发展形态,结合当下微传播呈现的微媒介、微内容等传播特征,从传播学视野探讨了寒山寺文
4、化于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承,认为具有空间补偿和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依据,并在技术与审美角度下阐述了微传播的设计方法,旨在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与弘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首先,论文通过梳理微传播的发展史,研究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指出新媒体语境下的微传播正在情感交流、营销宣传、政务推行等多方面展露头角,其中文化产业的前景与潜力尤为突出,但针对传统艺术与文化的传承方面还缺乏撼动性较强的实例。本文将寒山寺碑刻艺术的特征与寒山寺核心文化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提炼,利用当下风靡的App技术,展开微传播的设计与探索。其次,以大量的
5、史实文献及图画视频作为客观依据对寒山寺的诗刻碑画深入鉴赏研究,从外和内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它的艺术形态美与文化内涵美,综合分析了碑刻艺术民族性、历史性及象征性的审美特征。不仅体现了寒山寺文化的审美性,也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普遍共性。最后,本文利用传播学原理对寒山寺碑刻艺术的微传播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剖析,提出了在历史发展的横纵时空上微传播对石刻艺术的传承起到了平衡传播的作用,也为新旧文化的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随之结合实际,利用新媒体技术中AutodeskMaya的数字仿真,Photoshop的UI界面设计,Uni
6、ty3D的虚拟漫游及移动开发等技术完成了寒山寺诗刻碑画艺术的微传播设计。微传播是大趋势,该传播模式于个人而言具备自然的适应性与丰富的体验感,对整个社会又有着强烈的号召力与煽动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要整帆起航投入这风生水起的微传播浪潮中以谋出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无疑也将迈出它与时代相融的关键步伐。本文通过引入微传播的概念,结合传播学理论、新媒体App技术,将寒山寺的诗刻碑画表现得更具艺术感染力与文化感知度,同时论证了传统文化实现微传播的可行性,力图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开辟一条新径。关键词:微传播;和合文
7、化;寒山寺;诗刻碑画艺术;新媒体技术-I-哈尔滨工业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Micro-communicationisbecomingmoreandmorematureasthenewmediahasbeenwidelyused.However,thecultureofHanshanTemplestillcommunicatesinatraditionalway.Byintroducingitsdevelopmentofarchitecture,inscriptions,poems,andth
8、efeatureofmicro-mediaandmicro-content,thispaperdiscussestheinheritanceofHanshanTempleculturethroughtheuseofnewmediafromtheconceptofcommunication,anddrawstheconclusionthattheoreticalbasishasbeenlaidforspace-r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