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两晋南北朝

细说两晋南北朝

ID:35148265

大小:837.50 KB

页数:271页

时间:2019-03-20

细说两晋南北朝_第1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_第2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_第3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_第4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说两晋南北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说两晋南北朝  作者:沈起炜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27.50元目录:  自序  开场白  一、不及格的开国君臣  二、魏晋之际的才人名士  三、《徙戎论》  四、白痴皇帝和黑丑的矮皇后  五、皇族大混战  六、成汉李氏  七、匈奴刘渊的汉朝(前赵)  八、怀、愍二帝与西晋灭亡  九、陈敏和杜弢,长江流域的动乱  十、“王与马,共天下”  十一、刘琨之死  十二、北方的两个安定地区-河西和辽东  十三、石勒建立后赵  十四、王敦  十五、苏峻、祖约的叛乱  十六、庾氏弟兄收复中原的尝试  十七、桓温灭成汉  十八、石虎父子、冉闵  十九、殷

2、浩、桓温北伐的失败  二十、苻坚和王猛,北方的短期统一  二十一、淝水之战  二十二、北方的重新分裂  二十三、拓跋氏建立北魏  二十四、后燕的残局  二十五、桓玄、孙恩  二十六、刘裕北伐  二十七、西秦和四个凉国  二十八、赫连勃勃和统万城  二十九、东晋的文化名人  三十、刘裕做皇帝  三十一、元嘉之治  三十二、北魏统一北方  三十三、崔浩之死  三十四、元嘉北伐胡马窥江-宋魏势力的消长  三十五、自相残杀的刘宋帝室  三十六、提倡节俭的齐高帝  三十七、北朝的女政治家-文明冯太后  三十八、魏孝文帝改革旧俗  三十九、齐、梁的更迭  四十、北魏

3、宣武帝和高肇  四十一、梁初与魏争夺淮南的战斗  四十二、北魏胡太后临朝  四十三、高欢在魏末大乱中崛起  四十四、魏分为二、东西恶战  四十五、高欢父子的虐政  四十六、“五十年中,江表无事”  四十七、侯景乱梁  四十八、侯景的末日  四十九、江陵的陷落  五十、陈霸先  五十一、恣意作乐的北齐高湛父子  五十二、宇文氏的霸业  五十三、北方的统一  五十四、金陵王气黯然收  五十五、岭南女杰洗夫人-一个深明大义的政治家  五十六、士族  五十七、南北朝的文艺学术  五十八、南北朝的科学技术   《细说两晋南北朝》序言(沈渭滨)  《细说秦汉》《细说

4、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序言  沈渭滨  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征得旅美史学前辈黎东方教授同意,以《细说中国历史丛书》为题,将原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黎先生大著《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四书,在大陆出版发行。  书出之后,众口交誉,大量加印,不胫而走,黎先生闻之欣喜。为完成“细说中国全史”夙愿,以老骥伏橱之壮心,再应责编崔君美明约请,续写《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四种,并将已经成书之《细说三国》先行交付出版。不料,执笔至1998年最后一天,夜睡不起,猝然仙去。大愿未竟,

5、良可哀痛。  出版社为竞黎先生遗愿,亦为众多爱读“细说体”史书之读者计,乃多方筹划,约请黎先生高足及京、沪两地素有研究之学者,分担撰著。经数年努力,新撰四种“细说”之书,终于面世。至此,《细说中国历史丛书》集两代史学家之心智,大功告成。黎先生九泉有知,当可欣慰也乎!  “细说体”是黎先生开创的一种新的叙史体裁,底成于早年在重庆之讲史盛举。  讲史古已有之。古之讲史者,诚如邓广铭先生所论,都不是读过史书,更遑论有所研究的民间艺人。所讲内容,只是以某一朝历史或人物为由头,加以演义和穿插逸闻传奇,增添一些故为热闹的场面,与真实历史相距甚远。由此形成的文本,历代

6、相传,几经润色,成为“演义”、“平话”一类文学作品而入于古典小说之林。  黎东方先生在重庆讲史,则以历史学家的睿智讲真实历史。既不虚构情节,又不增添传奇,完全依史实本身的曲折复杂,凭藉精熟的会通和高度识见,以逸趣横生之辞锋,勾起听众兴味,引发历史与现实的联想共鸣,倾倒四座,轰动山城。由此形成的著作,不仅独辟历史通俗化的蹊径,而且开创了不同于古代之纪传体及现代之讲义体通史、断代史一类著作的新体裁。这种体裁,黎先生自己称之为“细说体”。  由讲史发为著述,“细说体”史书的撰写自有其要领可循。  一是融会贯通。黎东方先生不仅对已逝的历史过程,有上下、前后、左右

7、的纵横融通,而且对各家研究得失了然于胸,尤其精熟于职官、典制、地理、文化、学术之嬗蜕演变。故而开讲中能统而贯之,信手拈来;著书时能信而有征,言之成理。分之,各为一朝信史,合之,则成中国通史,前后赓续,上下一体。虽然,会通本是治史者必具的要求,但如黎先生之对数千年历史及相关学问精熟融通、备知种切,臻于太史公所言“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者,何其难得。所以,作“细说体”史书之难,窃以为首先就难在必须对中国历史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才能写好一朝之信史。  二是取精用宏。会通既是讲史的功底,著史的基础,又是睿智之所养成,卓识之所由来。黎先生即是因会通而悟得历史发展

8、之关键,历史人物之功过,学术流变之精髓,典章制度之张弛,在在皆有独识精到之论。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