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140619
大小:12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20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专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专业2015年秋季招生简章一、培养目标:本辅修/双学位专业是为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对管理人才的紧迫需求而设置的,能够与中国传媒大学各类本科专业已有教学内容对接,提供有本校特色的管理学课程,确立宽口径、跨学科、强能力的培养思路,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了解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的知识基础,掌握文化产业的专业运作技能,能在文化产业、媒体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产业运营、传媒管理、文化项目策划执行、文化产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二、招生对象:1.本校2014级及以上年级本科生。(2012级
2、学生仅允许修读一年辅修)2.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完成主修专业学习任务,全部必修课程及格(重修重考及格课程视为及格),学有余力(本科生补考最多一门)。三、修业年限:两年四、免修公共选修课本辅修/双学位学分和成绩可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和成绩。五、授予证书:学习完毕,成绩合格,在主修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时,授予中国传媒大学辅修/双学位学士学位证书。六、开设课程:(见附表2)七、授课时间: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每周六、日授课(寒暑假除外),国家法定假日放假,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计算机等级考试时间不上课(详见开学后发的课表)。八、辅修学费:参照我校本科专业收费标准,按学分收取费用
3、。课程模块与实践模块每学分257元,32个学分合计8224元;毕业设计每学分200元,共1600元。每学期缴纳的学费根据实际开课学分确定。两年学习的总学费为约9824元。九、招生时间安排/咨询方式/报名邮箱:2015年7月09日--9月8日咨询:韩老师13810788166或hanrunlei@cuc.edu.cn15报名邮箱:wenguan@cuc.edu.cn更多详情请见教务处网站公告信息。十、备注:附表1:专业介绍附表2:课程设置附表3:课程简介附表4:常见问题释疑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2015年7月15附表1: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专业介绍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最早
4、进行文化产业管理试点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演出经纪人培训考试签约授权合作专业首家开设时尚管理课程本科专业培养传媒领军人才专业职业发展的金领专业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迫切需要既懂专业领域知识,又通晓经营管理理念的高级管理人才。文化产业管理辅修专业,可以使我校学生在新闻、影视、动画、广告、外语、文学、工程等主修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文化产业的运营管理知识,成为既掌握专业技能又拥有管理知识和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紧迫需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
5、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从事文化产业运营管理的专业人才尤其受到欢迎。我校在传媒专业教育中一直具有领军优势,我校历年来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各级各类传媒机构中,其中很多人已经居于领导岗位,从事着经营管理的工作。我校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专业教育的领先优势,持续不断地为社会输送高级专业人才,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传媒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的管理知识教育,满足新时期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对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目前我校的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已经有近十五年的建设
6、历史,学科体系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毕业生就业率高,教学成果显著。我校学生通过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专业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掌握了主修专业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管理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增强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也可以不局限于在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更容易从经营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职业设计和规划,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15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开办以来,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师资,逐步建立起一支学缘背景多元、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着力打造名师品牌,提
7、升教师队伍的社会声望,鼓励并大力扶持学科带头人、主讲教师、骨干教师迅速确立国内外的教学和学术地位,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的迅速发展。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在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传播学多个学科领域拥有博士学位,能够很好地满足该学科发展对于交叉学科特点的要求。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的专业,经济与管理学院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年尝试和积累,以“围绕专业学习,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原则,构建了系统化、科学化、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学院内的专业实验室和学校的开放实验室,由教师指导学生从事文化产品、传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