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言奉事师长者,此明教示礼节,学识成德,因行

二、言奉事师长者,此明教示礼节,学识成德,因行

ID:35125311

大小:7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19

二、言奉事师长者,此明教示礼节,学识成德,因行_第1页
二、言奉事师长者,此明教示礼节,学识成德,因行_第2页
二、言奉事师长者,此明教示礼节,学识成德,因行_第3页
二、言奉事师长者,此明教示礼节,学识成德,因行_第4页
二、言奉事师长者,此明教示礼节,学识成德,因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言奉事师长者,此明教示礼节,学识成德,因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观经四帖疏讲记 11二、言“奉事师长”者,此明教示礼节,学识成德,因行无亏,乃至成佛,此由师之善诱力也。此之大恩,最须敬重。(二)“奉事师长”,这是说明师长教导我们礼节,滋长我们学识,成就我们品德,这样在因地上使得我们德行端正而不亏失,直到成就佛果为止,这都是由师长循循善诱的力量所致。因此,师长教育的恩德最需要敬重。然父母及师长者,名为敬上行也。以上孝养父母和奉事师长统称为“敬上行”,尊敬上位的善行。三、言“慈心不杀”者,此明一切众生皆以命为本。若见恶缘怖走藏避者,但为护命也。经云:一切诸众生,无不爱寿命,勿杀勿行杖,恕己可为喻。即为证也。(三)“慈心不杀”,这是说明一切众生

2、都是以命为根本。有了性命,才有此世的一切;没有了性命,就失去了此生。所以,众生为了护命可以舍弃一切。他们见到有各种损害的恶缘,都会恐怖得逃走、躲避,这就是为了护惜生命。经中说到,一切诸众生,无不爱惜生命,所以不能够杀害它,或者用木杖来打它等等。我们只要将心比心地想一想,就会懂得这个道理。“恕己可为喻”观经四帖疏讲记 11,意思是说,我以生命为根本,最爱重自己的性命,众生也一样以生命为根本,最爱重自己的性命。我连一点针刺的苦都不能接受,何况断坏命根的苦?众生也是如此。我要替它着想,这叫“恕己”。“可为喻”,就是将心比心就该知道众生的心,也是不想受到伤害,因而不能做伤害众生的行为

3、。以此经文就足已证明,我们应当对于一切众生都怀着慈心而不作伤害。四、言“修十善业”者,此明十恶之中杀业最恶,故列之在初,十善之中长命最善,故以之相对也。已下九恶、九善者,至下九品中,次应广述。此明世善,又名慈下行也。(四)“修十善业”,因为在十恶业中杀业最重,所以把杀生列在前面,十善业中以护生护命最善,所以与之相对而放在最前。这要知道,第三“慈心不杀”是别,第四“修十善业”是总。也就是在第三当中特别选取最重要的一条单独列出。又接着说第四,这是总的说明十善业。至于其余九恶、九善的内容,在下面的九品往生章里会依次详细解释,这里就不多说。“此明世善,又名慈下行也”,这两条叫人天善道

4、,又称为慈下之行。就是对于下位要发慈爱心。二者下,即有其三:一、言“受持三归”者,此明世善轻微,感报不具,戒德巍巍,能感菩提之果。但众生归信,从浅至深,先受三归,后教众戒。三福中第二种,含摄三个内容:(一)“受持三归”观经四帖疏讲记 11,就是说世间善法力量轻微,不能感得殊胜菩提果。而戒的功德很大,能感菩提果。只要众生归投生信,从浅到深,先受持三归,后教导守持各种戒,这样就能趣向菩提果。二、言“具足众戒”者,然戒有多种,或三归戒、或五戒、八戒、十善戒、沙弥十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或菩萨三聚戒、十无尽戒等,故名具足众戒也。又一一戒品中,亦有少分戒、多分戒、全分戒也。(二)“具

5、足众戒”,戒有很多种类,比如三归戒、五戒、八戒、十善戒、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菩萨三聚戒或十无尽戒等。总而言之,有从粗至细,从世间到出世间,从小乘到大乘各种的戒。受持、具足这些戒行中的一种或多种,称为“具足众戒”。而且一一戒品当中,又有少分戒、多分戒、全分戒的差别。三、言“不犯威仪”者,此明身口意业、行住坐卧能与一切戒作方便威仪也。若轻重粗细皆能护持,犯即悔过,故云不犯威仪。此名戒善也。(三)“不犯威仪”,这是说身口意业、行住坐卧能够给一切戒作方便威仪。无论轻重粗细,都能够护持,有所违犯,就随时悔过,因此说不犯威仪。以上总的是宣说戒善。三者下,即有其四:一、

6、言“发菩提心”者,此明众生欣心趣大,不可浅发小因,自非广发弘心,何能得与菩提相会?三福中第三种,含摄四个内容:观经四帖疏讲记 11(一)“发菩提心”,要知道菩提心是佛道正因,众生已经发起欣求心,想趣证大乘佛果,因一定要符合果,不能只是浅浅地发一点小心。如果不是广发菩提大愿心,怎么能与菩提果相会呢?或者说怎么能得到菩提果呢?因此应当发起以下的誓愿。唯愿我身同虚空,心齐法界,尽众生界,我以身业恭敬供养礼拜、迎送来去、运度令尽。又我以口业赞叹说法,皆受我化,言下得道者令尽。又我以意业入定观察,分身法界,应机而度,无一不尽。我发此愿,运运增长;犹如虚空,无处不遍;行流无尽,彻穷后际;

7、身无疲倦,心无厌足。唯愿我身体等同虚空界,心齐于法界。换言之,就是心量等同虚空法界。穷尽一切众生界,我都以身业恭敬供养礼拜,迎来送去,把所有的众生都运送度脱到菩提果地,无一剩余。而且我以口业赞叹、说法,使得众生都受我教化,言下就能得道,誓愿度尽众生成佛为止。而且我以意业入定观察,在法界中分化无数身,普应众生的根机而作度脱,一直到度尽众生界为止。我发这样普度的大愿,不断地运转、增长,愿心如同虚空般,无处不遍及;我的利生之行一直相续不断,到尽未来际为止,身体无有疲倦,心里无有厌足。这就是所谓的菩提心。又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