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时代报纸副刊作为

碎片化阅读时代报纸副刊作为

ID:35064293

大小:1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17

碎片化阅读时代报纸副刊作为_第1页
碎片化阅读时代报纸副刊作为_第2页
碎片化阅读时代报纸副刊作为_第3页
碎片化阅读时代报纸副刊作为_第4页
碎片化阅读时代报纸副刊作为_第5页
资源描述:

《碎片化阅读时代报纸副刊作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碎片化阅读时代报纸副刊的作为-新闻学碎片化阅读时代报纸副刊的作为韩永强张婷婷杨婧碎片化阅读已然成为当下阅读的时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时候、很多场合都可以看见捧着手机,忘我地进入一种阅读状态的芸芸众生。很多人藉此以为我们的阅读进入了“全民手机化”或者“碎片化”时代,更有甚者认为我们的平面阅读、深度阅读从此进入了“衰亡期”。于是很多平面媒体纷纷集结人力、物力,以重金打造“全媒体”或者“新媒体”,以其追随时尚,适应变革。这一切无可厚非,甚至也是不可或缺的应对。但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做一些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那些时尚的阅读群体更多地集中在一定的年龄段

2、。他们的阅读取向更多的关注点是即时新闻,抑或新的时尚,乃至八卦、趣事、轶闻等等。这些被阅读对象本身特性的局限,使其具有不可恒久、不可咀嚼、寻味等缺陷。还有更多的阅读群体,依然在追求阅读的宽度和深度。厘清了这些现象,我们就有理由为报纸副刊在碎片化阅读时代的作为充满信心。7/7“宽度和深度”既然成为因应碎片化阅读的手段,即要求在当下对报纸副刊作品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同时也要求我们报纸副刊工作者对报纸副刊的定位有新的见解,对报纸副刊的内涵和外延做出新的诠释。要处理好“宽度”,我们的副刊作品就要从传统的“诗歌”、“散文”、“随笔”、“小说”等传统的“几大件”的定式思维

3、中跳了出来。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其实很多年前就意识到了副刊必须突破传统模式,在历年的年度评奖活动中进行了导向性引导,除了评选“散文”、“杂文”、“随笔”等比较纯粹的文学作品之外,特别注意对“文艺特写”、“文艺通讯”、“特稿”等“泛文艺性”副刊作品的好稿评定工作。遗憾的是很多副刊工作者并没有引起重视,依然遵循着传统的“几大件”报送参评作品。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主办的报纸副刊年度好作品评选,韩永强连续五年出任副刊作品评审工作,除了江浙广东的报纸在报送作品时突破定式,按照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的模式报送了“泛文艺性”副刊作品参评,其他报纸几乎年复一年地墨守成规,没有任何突破

4、。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因为报纸副刊缺乏题材的“宽度”,我们副刊作品的选择空间正在逐渐失去张力,副刊作品对读者的吸引力日渐式微。如果说没有“宽度”体现了副刊的定式思维,自甘画地为牢,不由白主地囿固了副刊的天地,让副刊失却了更为广阔的表达空间,而我们副刊编辑们的选稿原则不期然间让我们的副刊作品丢失了最为宝贵的“深度”。这样说并没有贬低散文等传统文体的意思,而是长期以来我们一大批作者甚至作家,为了迎合副刊的价值取向,在按照传统副刊的表达方式为副刊精心量身定做副刊作品。在副刊两千字左右的表达空间里,我们的作品语言可能越来越精致了,那些花前月下的意境可能更加唯美

5、了,那些被我们的作者反复表达过的物象可能花样翻新得斑斓无限了,但是绝大多数作品只能是“烂花渐欲迷人眼”,而支撑作品的深度却被忽视了,被”花样”或者庸俗的泡沫淹没掉了。7/7毋容讳言,报纸副刊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闻”怎么也脱不了干系。报纸的要义当然是新闻当家。但是因为出版周期的局限,纸媒的“新闻”在当下总会遇到时空限制的尴尬。因此不得不承认那些具有“速朽”特点的新闻,显然已不是纸媒今天孜孜以求的重点了。增加报纸阅读的“宽度”,才可以给纸媒更大的读者空间。阅读市场目前已条分缕析了,我们不要祈求所有的读者都会关注阅读的宽度,但是一定有很大一部分读者极为关注

6、阅读的宽度。而这些“宽度”的表达,为副刊的表达提供了新作为的最大空间。7/7三峡日报在近十年来,日益意识到一张报纸仅有“本报讯”或本报记者的通讯等传统表达方式,不足以形成对最广大读者的阅读关注了,因而先后推出“泛文化”性的大副刊“根在宜昌”、“宜昌之最”、“农民工进城打工线路图”、“草根奥运”等专栏,为平面媒体阅读空间的创造性突破,提供了样本。这些专栏用副刊的表达方式,以贴近读者关心、关注的日常生活事件为切入口,运用多种体例、体裁甚至多种修辞格等表达方式,展示生活呈现出的千姿百态。这些突破常规的表达,让读者阅读起来亲切而饶有趣味。比如关于农民工的进城务工择业等

7、话题,三峡日报不是就一个新闻事件写出“本报讯”,而是汇聚了一般新闻处理方式所不可能聚集的新闻资源.不可能运用的新闻手段,不可能形成的新闻气场,设计出一张“农民工进城打工服务线路图”,用图表、贴士等方式加上提问、设问等修辞格的运用,把原本格式化毫无个性的新闻事件,表达得形式多样而又贴近读者的心思。“线路图”一经推出,迅速在读者群里、新闻界、社会高层、当地的各单位、各部门之间掀起了“路线图”热。甚至出现了宜昌农民工出门打工人人携带的“掌中宝”,也成为外来宜昌打工人员的“打工指南”,达到了纸媒所需要的最佳“围观”效果。“草根奥运”这个专栏,更是别具一格地在2008年

8、就推出了“人人都是媒体人”的概念,让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