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055634
大小:11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17
《湘教版七上列代数式说课稿附教学导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列代数式(第一课时说课稿·附教案)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贵州省都匀市第六中学陈敏昭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是“代数式”。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和分析现实生活中事物间的各种数量关系,将这些关系用式子表示出来,并通过这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代数式,了解代数式在人类学习、生活及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从数学思维方法角度来看,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代数式的引入则标志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初中代数式以前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包括学生)更为关注的是数、数与数之间的运算关系、
2、运算法则、运算过程、运算结果。思维的基本路线是:一个现成的式子,学生运用相关的运算法则计算出一个正确的结果。而代数式的引入将改变这个思维路线:弄清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通过列出代数式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数学教学从此开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探讨和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从前后知识间的关系来看,代数式是前面所学内容的概括与抽象,也是上节内容的延伸,更是后面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等应用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将这些关系表达出来。2、学生认知分析:心理学告诉我们,数概念是人类最晚近形成的概念,而相关的心理学实验表明,对于学生个体来讲,数概
3、念也是最后形成的概念之一。这是因为数概念具有高度的思维抽象性和高度的逻辑严密性。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在从感性向理性过渡,思维水平处于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转折期。而我认为,从数学思想方法来看,“代数式”又是数学学习的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期”和“转折点”的不期而遇,使得看似简单的“列代数式”变得举足轻重。12/1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来看,可说是有利有弊。从利的角度看,学生通过对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对各种算式、不同算式的运算关系、运算法则已经非常熟悉,通过有理数混合运算的一些应用题,也初步涉及到了关于如何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式进行计算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已有
4、的知识和经验会在“列代数式”的学习中产生迁移作用而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在从弊的方面看,这种迁移同时也会对代数式的学习产生干扰作用。在学生学习代数式以前,数学学科在他们的头脑中是与“计算”一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老师们更注意的是公式、法则和定理的教授及学生计算技能的培养,学生们关注的则是法则运用的正确性、计算过程的完整性、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算对了没有?”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这种思维惯性必然会对“代数式”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比如在“问题一”中,学生会有一个要将“x”和“”化为一个具体的数字,然后用一个准确的“××元”来回答问题的思维惯性,进而将代数式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混为一谈。
5、而事实上,代数式真正要关心的问题是“你知道该怎样算吗?”而不是“你算对了没有?”。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本节课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是,(1)弄清事物间的数量关系。(2)克服上述思维惯性的干扰,实现学生思维方法从“计算结果”向“表达关系(列出代数式)”的顺利转折。二、目标定位1、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代数式”的概念,掌握一些初步的分析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方法和列代数式的方法、技巧及技能。2、数学能力方面。通过分析和定位客观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将这些关系表达出来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思辨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
6、数理逻辑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3、提升学生理性精神方面。可以肯定地说,人类数学领域的进步绝对不是以计算结果的精确性为标志的,而应该是以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了解程度、把握程度为标志的。代数式的引入,应该在学生的思想方法和对数学的理性认识方面起到一个转折和提升的作用。要用“列出式子就等到于解决了问题”的思维模式“覆盖”学生已经习以为常的“算出结果才算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这种转变实际上应看作是对数学概念、对数学思想的一种理性回归,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数学思维乃至于整个思维形式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12/124、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方面。通过对三个问
7、题的讲解分析,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处处都有需要用数学去解决的问题;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解决学习、生活、生产中各种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并体现其存在的价值。进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并学会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三、教学媒体选择PPT课件,展示三个问题及练习题。目的:直观展示教学案例和探究过程,在照顾和适应学生认知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思维向更高的抽象水平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教学方法选择本节课选择以谈话法主,讲解法为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