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研究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研究

ID:35029073

大小:3.94 MB

页数:103页

时间:2019-03-16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研究_第1页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研究_第2页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研究_第3页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研究_第4页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研究作者姓名:孙敏指导教师:钱继红教授学科专业:儿科学(新生儿)答辩日期:2015年05月05日学号:1127229331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MASTER’STHESISTHESTUDYOFNOSOCOMIALINFECTIONIN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ame:MinSunNumber:1127229331Tutor:JihongQianDecipline:Pediatrics(Neonatology)上海交通大学硕

2、士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第一部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院内感染的类型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所有住院时间大于48小时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5年间院内感染发生率与变化趋势,院内感染类型及变化趋势,病原菌分布及变迁,常见病原菌的药敏特征及变化趋势

3、。结果本研究共收集NICU住院时间大于48小时的住院患儿3396例,其中421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感染例次为456次,院感发生率为13.43%,日感染发生率为9.57‰,五年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12.954,P=0.012)。最常见的院内感染类型为肺炎(41.45%),其次为败血症(22.37%);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与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24.36%与17.00%;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药敏性降低。结论我

4、院NICU院内感染呈上升趋势,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药敏性降低,应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病原菌;药敏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部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NICU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院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我院院感患儿与非院感患儿的一般资料、出生史、母孕史、治疗方面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中所得相关因素进一步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

5、果411例院感患儿与2881例非院感患儿病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的相关因素包括:患儿男性、胎龄小、出生体重低、Apgar评分低、窒息抢救史,母产时发热、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合并乙肝,静脉营养、留置胃管、机械通气、PICC使用、胸腔闭式引流、导尿管、输血、感染前胸腹手术史等,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院感独立危险因素为:1分钟Apgar评分低、窒息抢救史、机械通气、PICC、胸腔闭式引流及感染前胸腹手术史。结论1分钟Apgar评分低、有窒息抢救史、机械通气、PICC、胸腔闭式引流及感染前手术史为NICU患儿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

6、因素。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部分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研究目的通过分析NICU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学分布及危险因素暴露,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我院住院时间大于48小时且患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与变化趋势,感染类型,病原菌分布及变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研究中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共63例,发生率为1.86%(63/3396),在院感中所占比例为14

7、.96%(63/421)。高发于夏秋季节,低出生体重及早产儿比例均为82.54%。真菌感染患儿实验室确诊前多出现反复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消化道出血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多在血培养阳性前出现CRP升高(65.08%),血小板下降(76.19%),1,3-β-D-葡聚糖升高(82.54%)。真菌感染类型以败血症为主(77.14%),病原菌类型主要为近平滑念珠菌(36.51%)、白色念珠菌(26.98%)、季也蒙念珠菌(23.81%)。危险因素中广谱抗生素暴露率为100%,静脉营养暴露率为93.65%,机械通气为92.06%,中

8、心静脉导管为60.32%。单纯真菌性败血症患儿大多单用氟康唑或伏立康唑即有效,中枢感染患儿联用氟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感染患儿死亡率为6.35%,预后差。结论我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率较高,早产儿与低出生体重儿是高危人群,需严密监测,早诊断早治疗。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