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让学生喜欢英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学生喜欢英语——华师大松江实验中学英语组教研组基本情况:华师大松江实验中学英语组共有教师16位,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11名,其中教龄三年以下3位;学校名师工程5位,占全校教学标兵人数的25%;区教坛新秀2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0人,占全组人数的62%。我们的英语组中有两位英语教师兼任学校行政领导,除两位新教师外,12位英语教师为班主任,这是一支既有开拓创新的中年教师,又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的队伍。教研组建设工作目标:本组坚持以让学生喜欢英语为中心,围绕“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为主题,积极开展有益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积极培养学
2、生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喜欢英语;同时把我们的团队建设成一支师德佳、勤学习、善研究的教育教学和谐团队。一、我们是一支乐于学习的团队我们虽然走进新课程多年,近两年,我们英语组的全体教师仍然持续不断地学习《课程标准》、《民族精神指导纲要》、《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等重要文件。通过学习,全组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有“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课程设计时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探究”;由“关注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英语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兴趣。从本学期开始
3、,我们又根据本组的“追求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为主题进行理论学习活动,如《现代教学》一本杂志已成为我们英语老师的好帮手。我们深信乐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乐教。二、我们是一支追求有效教研的团队追求有效校本研修是我组发展的动力和希望。本组在学校促进处的指导下,在英语研修室开展两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第一种形式是每周二下午一次的集体备课组活动。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和本校其它组室一样打破了传统备课模式,除了强调备课环节中要重点关注本校辅学思想的渗透、三维目标的制定、课堂教学的反思、复习课的设计,作业的优化设计,还实行了组员分工分单元备课,组内教师对组员负责的某个单元
4、的备课进行争议式研讨——个性化修改——创造型实践——总结性反思。这样既发挥了个人的特长,又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使教案更有系统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真正实现备课任务少而精,这样的集体交流提高了各年级的备课质量。第二种形式是每月一次的校本教研,即在每个月中的某个周五的三点后开展校本研修,讨论学习案例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最后确定主题——定研究课——讨论交流——再定研究课——再讨论交流。根据主题制定的研究课的形式多样,有新进教师的亮相课,有年轻教师的成长展示课,有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不仅如此,我们还充分利用华师大顾问团的资源,邀请专家、
5、教授听随堂课,观察和总结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听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解决问题。去年11月,我们邀请了上海市英语特级教师施志红听部分教师的随堂课,有了专家的引领和指导,让我们在“追求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的道路上多了一份自信和从容。本学期我们又围绕“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为主题,分别在四个年级中制定了三个小的主题,预初年级的《如何有效设计课堂练习》,初一年级的《课堂上应重视学生的朗读》初二,初三年级的《课堂中阅读技能的指导》,有六位英语教师将开设六节不同形式的研讨课。同时结合这几个主题,3/3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在各个
6、年级开展了相关活动,如预初的词汇和朗读竞赛,初一年级的英语歌曲和情景剧比赛,初二初三的阅读与写作比赛。我们一路实践着,一路反思着,更收获着。我们收获的就是学生对英语学习多了几分兴趣,这让我们又向目标前进了一步。三、我们是一支充满和谐的团队新课改倡导团队精神,让教师在同伴互助中成长。我们的团队充满了和谐团结的教学研究氛围。我们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如以姚玉芳老师为组长,庄菊红老师任副组长,其他英语老师为组员负责的08年区级重点课题《英语教学中“任务投放”的有效性研究》准备结题,在参与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每一位组员都得到了历练,同时也促
7、进了自己的教学。只要组内教师开课,无论是校级,区级,还是市级的,每次看到的都是我们集体搜索的身影。只要一开课,大家总能放下自己手里的工作,围坐在一起,帮助开课老师分析改进,群策群力,毫无保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钱平教师的区级评比课得到好评,并顺利进入了市评比课的行列。“以老带新,新老结对,互帮互学”是我们外语组的优良传统。近两年,每年都有新教师加盟到我们组,我们充分挖掘组内教师资源,起到传,帮,带作用,积极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新教师每周都要听指导教师的课,指导教师也经常听青年教师上课,并在课后进行及时有针对性地指导。除了有固定的师父外,其他老师都
8、随时开放他们的课堂以供新教师学习,同时也向他们提供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我们组的青年教师成长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