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穿刺活检技术

肾穿刺活检技术

ID:35016804

大小:33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16

肾穿刺活检技术_第1页
肾穿刺活检技术_第2页
肾穿刺活检技术_第3页
肾穿刺活检技术_第4页
肾穿刺活检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肾穿刺活检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第9节肾穿刺活检技术5/65/6前言肾活检组织学检查(简称肾活检)的创立及其临床应用为肾脏病学成为独立学科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肾活检对各类肾脏疾病的病理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操作方法包括经皮肾活检、开放式肾活检、经腹腔镜下肾活检及经血管内肾活检等,其中经皮肾穿刺活检是目前最主要的肾活检方法。近20年来,肾活检技术更加成熟,穿刺成功率接近100%,取材合格率大大提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减少[1~4]。一、经皮肾活检发展史1923年,Gwyn[5]进行了首例开放式肾活检。1934年,Ball[6]采用穿刺针经皮穿刺肾组织成功诊断肾肿瘤,此后陆续有人用此方法进行肾肿瘤的诊

2、断。直到1952年,瑞典医师Alwall[7],丹麦医师Iversen和Brun[8,9]借鉴肝穿刺活检技术,使用静脉肾盂造影定位,采用坐位方式,首次以经皮肾穿刺的方法获取到足够用于诊断肾脏病的肾组织。但采用该方法仅有40%的成功率。随后,Kark和Muchrake[10]对穿刺方法作了改进:采用Franklin-Vim-Silverman型穿刺针,患者俯卧位接受手术,并在腹部垫硬枕固定肾脏,穿刺成功率达到96%,并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后这一方法逐渐成为肾穿刺活检的主要方法。早期的肾活检主要根据肾脏所对映体表解剖位置进行盲穿或静脉肾盂造影进行定位。至1985年,B超肾脏实时定位[11](

3、realtimescanning)问世后,肾活检定位及引导更加准确。自动穿刺枪的问世肾活检技术更易于掌握,肾活检相关并发症明显下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率降至<0.1%,肾活检穿刺成功率达到95%以上[1,2,12,13]。国内,赵魁丹等[14]于1958年最先开展经皮肾穿刺活检并取得成功。20世纪60至70年代,已有少数医院尝试了肾活检,直至80年代后肾活检才广泛应用于临床[15]。在1983年召开的“肾小球疾病肾活检诊断”专题座谈会上,全国已有多家单位进行病例报告,但肾活检例数仅1011例(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281例)[16]。此后肾活检术在全国广泛推广,并常规用于肾

4、脏疾病的诊断,同时肾活检技术也不断发展。从20世纪60至70年代“按体表解剖针探定位法”到80年代初期“静脉肾盂造影荧光屏直视下定位法”发展至如今的“实时B超定位与引导”[3]。自1979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开展经皮肾活检,并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在国内创造性地建立了“1秒钟快速经皮肾活检术”,肾活检成功率达到99.3%[17,18]。1992年,在原有垂直进针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探索,改为“斜角进针经皮肾活检术”[4]。从经典的垂直进针改进斜角进针穿刺,大幅度减少了肾活检出血性并发症,并增加了肾活检取材质量,在2万多例肾活检中无1例需手术处理或死亡,并使肉眼血尿和临床

5、血肿并发症发生率逐渐下降至1%左右。为我国推广肾活检技术,提高安全性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表3-9-1)。经皮肾穿刺活检发展史年代事件1923年Gwyn等开放式肾活检1952年Iverson 和Brun,坐位经皮肾活检1954年Kark和Muchrake,俯卧位经皮肾活检1960年静脉肾盂造影定位1985年B超肾脏实时定位1985年黎磊石等1秒钟快速经皮肾活检术1992年黎磊石等斜角进针经皮肾活检术表3-9-1 经皮肾活检发展史二、其他肾穿刺活检方法(一)开放式肾穿刺活检即在外科手术下暴露肾脏,直接切取、穿刺或活检钳取得肾组织。开放式肾活检取材成功率高,止血方便。Nomoto等[19]对

6、因各种原因而无法行经皮肾活检的患者进行开放式肾活检,成功率达100%,严重并发症并不多见。但由于开放式肾活检损伤大,费时,费力,难以被患者接受,临床开展并不多。只有在经皮肾活检失败或有禁忌症,而又必须行肾活检时才考虑。(二)经腹腔镜肾穿刺活检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有研究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后进行肾活检。Shetye等[20]5/6报道活检成功率达96%,多数患者在穿刺当天或次日出院,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4%。与开放式肾活检一样,只有在经皮肾活检失败或有禁忌症,而又必须行肾活检时可考虑用经腹腔镜肾活检。(三)经静脉肾穿刺活检1990年Mal等[21,22]人在借鉴经静脉肝活检技术基础上,开

7、展经静脉进行肾活检,通过颈静脉放入导管至右肾静脉内,再从导管腔内放入静脉穿刺针,通过注射器负压吸引取得肾组织,此法主要优点是如有出血时,血液仍流入血循环,但仍有可能引起肾周血肿。Fine等[23]将此项技术应用于B超和CT肾显影不清的,无法行经皮肾活检的肥胖患者,取得较满意的结果。该方法操作复杂,不良反应并未减少,因此,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三、肾穿刺活检器械肾活检作为一项重要的有创性诊断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活检针及相关设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