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地位、功能与运用

图画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地位、功能与运用

ID:34967887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15

图画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地位、功能与运用_第1页
图画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地位、功能与运用_第2页
图画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地位、功能与运用_第3页
图画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地位、功能与运用_第4页
图画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地位、功能与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图画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地位、功能与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页眉马执斌:图画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地位、功能及运用作者:马执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86    更新时间:2005-11-2教材研究图画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地位、功能及运用马执斌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历史教科书每册有彩图30多幅,黑白图300幅左右;平均每课有图画10多幅。文字与图画所占版面的比例,大体相当。拿它跟8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十年制初级中学历史教科书相比,彩图增加了1倍多,黑白图增加了4倍多。这说明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历史教科书在表达方式上,已

2、由过去以文字为主、图画为辅向文字与图画相结合、图文并重的方向转变。新一代历史教科书的这个转变,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图画在历史教科书中的地位和功能,重新研究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图画去发展学生的智能。一、在历史教科书中图画绝不是文字的附庸世界上许多民族的文字产生史都证明图画和文字是直系血亲,图画是文字的母亲。图画在原始教育中的地位比文字重要。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地方,人们先后发现了不少岩画。它们大多是石器时代的先民凿刻或涂绘在石壁上的。以1976年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阴山岩画为例,其主要内容有:部落征战、狩猎

3、场面、生殖崇拜、天神地祗、星辰图像、穹庐毡帐、牲畜车辆、原始舞蹈、数码文字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和科学文化。从教育史的角度看,这些岩画其实就是刻绘在石壁上的以图画为主体的最古老的历史教科书。我们的祖先迈进文明社会的门槛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非常重视图画在传授文化知识中的作用。《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是个古老的故事。....页脚.....页眉相传古时候,龙马驮图出现在黄河上,神龟负书出现在洛水上。伏羲根据河图洛书,画成八卦。这便是以后《周易》的来源。尽管

4、这个传说故事荒诞不经,但是它却反映了古人把图与书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故称“图书”。然而,图与书,即图画与文字,其功能不同,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说,“析理以辞,解体用图”。所以,古人以图为经,以书为纠,“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我国先秦典籍大概是讲究图文并茂的。比如“《山海经》古有图”,流传过程中图散失了,后人又补绘。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山海经校注》有图画150幅。南宋史学家郑樵在《图谱略》中讲过一个故事,他说有人以“鲁三桓郑七穆族系”向唐代学者武平一求教,武平一能够详细无遗地讲出来。当时人叹服武平一深明《春秋》。可郑樵

5、却指出:“平一固熟于《春秋》,此非明《春秋》之效也,见《春秋》世族谱焉!”这里所说的世族谱,就类似我们新一代历史教科书图画中的一类图示。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两点启示:一点是,作为我国流传下来的第一部历史书和第一部历史教科书的《春秋》原有图谱;再一点是,《春秋》图谱是掌握《春秋》文字内容的有效工具。郑樵指出:“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这种把形象感知和抽象思维结合的治学要道,是符合认识论的。东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图书。“刘氏之学,意在章句,故知有书而不知有图”。他们废弃图画,破坏了

6、古代图书的完整性。郑樵叹惋:“图至约也,书至博也。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图既无传,书复日多兹学者之难成也”。为了弥补无图的缺憾,尽管我们的前人努力给一些古籍补图配画,但是图画已经沦落为文字的附庸,被称为“插图”了。郑樵认为“世无图谱”是“歆向之罪”。表面上看是这样,而其内里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刘氏父子整理图书所犯错误的思想根源在于迷信理智,轻视知觉,使思维与知觉脱离。而产生这种错误思维的客观原因又在于,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使用的文字也在发展,文字发展的方向是跟图画的关系日益疏远,跟语言的关系日益亲近;

7、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这样,人们就极容易跌进迷信理智,轻视知觉的泥坑。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鲁道....页脚.....页眉夫·阿恩海姆抱怨:“时至今日,人们仍然还在把知觉和思维区分成两大互不联系的领域”。“正是这种分裂,才引起了现代人的各种‘营养缺乏症’”,因为“我们的整个教育系统仍然建立在对词语和数字的研究上。只有在幼儿园中,儿童们的学习才是通过观看和制造某些美的形状进行的,这无疑是通过感知进行思维。然而一当孩子们踏进小学一年级,这种对感知的训练便失去了在教育中应有的位置”。“由于教育的主要精力放到学习语言和数学,

8、它同艺术的血缘关系就渐渐冷却和消失了”。上面,我们粗略地回顾了包括历史教科书在内的图书发展史,从中不难看出,图文并茂的人教版新一代历史教科书走出了“意在章句,故知有书而不知有图”的历史误区,重新架设了感知与思维之间的桥梁。这就为改变片面的注重理性、轻视感性的历史教育系统,初步奠定了教材的基础。感知是认识真理的源泉和起点。视觉是人类认识活动中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