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深基坑施工拉森钢板桩受力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页眉深基坑施工拉森钢板桩的受力分析刘伯洋(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江苏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37)[摘要]拉森钢板桩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施工设备,因其具有高强、止水效果好、施工效率高等特点,在深水桥梁基础施工中占有很大优势。结合淮安市通甫路大运河桥工程的施工实际,介绍拉森钢板桩在深水施工的受力计算,以确保深水施工的安全性、便捷性和高效性。[关键词]深基坑;拉森钢板桩;土压力1 工程概况淮安市通甫路大桥起讫于延安东路,横跨京杭大运河,终止于正大路,是连接运河南北交通的重要交通道路,大运河桥主桥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桥面上索塔高26m,其
2、跨度为100m+160m+100m,主墩桩基为21根<1.8m钻孔灌注桩,桩长72m。承台为矩形尺寸,截面为31m×12.2m,承台厚度4m;承台顶标高为4.33m,底标高为0.33m,施工现场实测原地面标高为+10.68m,钢板桩施工时先卸载掉1m高度的土方以减少土压力。2地质水文情况根据设计提供的资料,桥址处土层分布尚有规律,土层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现在实测大运河通航水位9.3m,根据现场调查和了解,往年汛期最高水位为9.7m。由于承台的1/3部分位于大运河河道内,基坑处运河内水深接近5m....页脚...页眉,不具备直接筑岛围堰并进行开挖的条件,所
3、以决定采用钢板桩围护支撑辅助施工。3 围堰的计算依据及布置3.1 计算依据本计算主要依据表1中的土层参数和大运河的水文状况,围堰设计时地面标高按+9.68m考虑,围堰设计时计算水位按埋深1m(即+8.68m)考虑。3.2 钢板桩布置表1 各土层地质资料参数编号土层名称各土层底标高/m容重/(kN/m3)内摩擦角/°粘聚力/kPa①耕土或素填土+6.8419.400②青灰色、灰色亚砂土+6.1419.5197③青灰色、灰黄色粘土+2.7419.91746④灰黄色亚粘土+0.3419.31628⑤黄色、黄灰色亚砂土-0.0619.8249⑥黄色粘土-34.9
4、20.01967....页脚...页眉根据承台施工处的地质水文资料和施工现场的地形情况,钢板桩具体布置如图1、2所示。4 钢板桩围堰设计及计算4.1 土压力计算法分析本工程钢板桩插打范围内的土主要为粘土、亚粘土,若按常规考虑,对于粘土、亚粘土应采用不考虑水的渗流效应的水土合算法计算(即以土的饱和重度代替有效土压力计算式中的有效重度,以求得包括水压力在内的土压力),但在内摩擦角φ≠0的情况下,计算误差随φ的增大而增大,且由于水的渗流确实存在,经实际证明,按此方法计算的土压力偏小。所以,不管对于何种土质,只要水的渗流现象存在,均应采用考虑图1 钢板桩立面布置
5、....页脚...页眉图2 钢板桩平面布置水的渗流效应的水土分算法(即土压力为按土的浮容重计算的有效土压力与土体间孔隙水的水压力),但由于目前没有土的渗流系数等参数,且不考虑水的渗流时,计算结果偏安全,所以本工程土压力计算采用不考虑水的渗流效应的水土分算法。计算得钢板桩所受主动土压力如图3所示。图3 钢板桩所受主动土压力示意....页脚...页眉4.2 各施工工况及内力计算在钢板桩围堰施工时,按上层支撑已安装,并挖土、抽水(吸泥)至待安装支撑下100cm处,计算各支撑在各阶段可能出现的最大反力和钢板桩最大内力;根据施工工序,分为3个工况:①工况1 围堰第
6、1道支撑加好后,挖土、抽水到+3.83m标高时;②工况2 围堰第2道支撑加好后,挖土、抽水到+0.03m标高时;③工况3 围堰内垫层混凝土浇注并达到强度后。由于基坑底为粘土且厚度较深,不考虑封底混凝土,只考虑浇注混凝土垫层满足承台钢筋施工即可。上述3个工况中,工况1、2为最不利工况,所以取工况1、2进行计算。在计算时,各阶段钢板桩计算长度按等值梁法确定,从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相等的反弯矩截面(即净土压力为零或弯矩为零)截断形成等值梁计算支撑反力和钢板桩弯矩。1)工况1 围堰第1道支撑(+9.68m)加好后,挖土、抽水到+3.83m标高时,有效被动土压力
7、h=5.85m时,Pp’=124.3kN/m2。考虑板桩与土体的摩擦,被动土压力系数取K=1.5,则h=5.85m时,Pp=186.45kN/m2。计算支撑反力和钢板桩弯矩如图4所示。图4 工况1支撑反力和钢板桩弯矩....页脚...页眉2)工况2 围堰第2道支撑(+4.83m)加好后,挖土、抽水到+0.03m标高时,有效被动土压力h=9.65m时,Pp’=2×67×1.402=187.9kN/m2。考虑板桩与土体的摩擦,被动土压力系数取K=1.58,则h=9.65m时,Pp=296.8kN/m2。计算支撑反力和钢板桩弯矩如图5所示。各道支撑在3个工况下
8、的最大反力作为圈梁的设计依据,则第1、2道支撑的支撑反力依次为:R1=78.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