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936612
大小:136.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3-14
《十二五时期,正是铜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实施城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铜陵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讨论稿)“十二五”时期,正是铜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变轨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大力发展服务业的黄金时期。目前,我市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增长极,是打造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和核心区域,这为我市大力发展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根据《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30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和《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特编制《铜陵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服务业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到“十一五”末,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7.5亿元,是“十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长10.8%;服务业法人单位数达4204家,年均增长7.4%;从业人员达19.2万人,年均增长3%;实现地税收入11.1亿元,年均增长36.2%。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批发零售、餐饮
3、等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加快,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房地产业支撑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就业比重明显提高,吸纳就业能力日益增强。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形成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在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专栏一“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主要指标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服务业增加值(亿元)64.9117.510.8服务业就业比重(%)39.342.4——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
4、额(亿元)31207.94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2.499.218.5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12.934.12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亿元)13.717.48.2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6.1——金融业增加值(亿元)4.617.321.9旅游业总收入(亿元)10.822.816.119铜陵市推进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铜陵市商务局铜陵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讨论稿)房地产业增加值(亿元)3.79.912.6二、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市服务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运行相对平稳,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5、、就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但就其发展规模和水平,不仅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更与先进地区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0.8%,低于同期GDP增速4.2个百分点。“十一五”末,我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25.2%,分别比“九五”末和“十五”末低16.5和10.3个百分点,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分别低8.6和17.8个百分点。服务业一直是我市发展的短板,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进程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不高、新兴服务业刚刚起步,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与我市72.7%的城镇化率和
6、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反差:1、服务业发展规划滞后,功能布局不够完善,辐射吸纳能力较弱。我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一直是“先生产后生活”,“重工轻服”,缺乏规划和管理,服务业市场总体结构档次偏低,现代交易功能匮乏,具有地区性、影响大、辐射强的大型综合交易市场和高档专业化市场数量少,规划布局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有场无市”,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特别是近年来服务业发展项目增多、投入加大,但多为房地产开发、市场建设和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项目,而新兴业态、科技含量高的重大带动性项目比较缺乏,尤其是与工业经济联动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等创
7、新型重大项目、大型企业不多,从而制约和影响了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后劲。2、服务业发展政策各自为政,分散不集中,支持的力度不够,服务业重大项目落地难。近年来,市直有关部门为推进服务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行业资金政策,由于缺乏统一协调管理,导致“政出多门”等交叉、多头管理现象,资金分散不集中,支持的项目零碎分散,个别项目还有重复雷同,对重大服务业项目的支持程度和推进力度不够,亟待整合优化。3、服务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高尖管理人才尤为缺乏。“十一五”末,我市服务业从业人员19.17万人,比“十五”末增加2.65万人,占全市从业
8、人员总数的42.4%,比“十五”末提高3.1个百分点,分别高出第一产业21个百分点和第二产业6.2个百分点,在解决城镇劳动力就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消费需求、繁荣城乡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服务业从业人员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