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916657
大小:3.28 MB
页数:85页
时间:2019-03-14
《我国碳排放强度分解研究——基于lmdi和sda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碳排放强度分解研究—基于LMDI和SDA方法DecompositionResearchofChina'sCarbonIntensityBasedonLMDIandSDAMethod作者:特日格勒导师:董锋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二〇一五年五月中图分类号F224学校代码10290UDC密级公开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碳排放强度分解研究—基于LMDI和SDA方法DecompositionResearchofChina'sCarbonIntensityBasedonLMDIandSDAMethod作者特日格勒导师董锋申请学位经济学硕士培养单
2、位管理学院学科专业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低碳经济分析答辩委员会主席龙如银评阅人谭清美、金丹二〇一五年五月论文审阅认定书研究生特日格勒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了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在我的指导下完成本学位论文,经审阅,论文中的观点、数据、表述和结构为我所认同,论文撰写格式符合学校的相关规定,同意将本论文作为学位申请论文送专家评审。导师签字:年月日致谢求学之路,数载光阴,诸多老师对我学业的帮助一生难忘。美丽的大学校园,浓郁的学术氛围,恩师的教诲、同窗的友谊、朋友的关心、家人的温暖时常让我沐浴在记忆的芬芳里。作为一个蒙古族学生
3、,语言差异让我在论文写作期间遇到了诸多困难,恩师董锋副教授从论文选题、开题以及整个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精心修改,倾注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使我顺利的完成了这篇论文。董老师对我的帮助和谆谆教诲我终生铭记于心。您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对您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在论文开题和预答辩过程中,龙如银教授、李文臣教授、温晓慧教授、刘金平教授、许士春副教授、罗鹏副教授、董靖副教授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使自己深受启发。如果
4、说这篇论文还有一点可取之处的话,那也是得益于各位老师的指导。感谢品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的外审专家、答辩组专家在百忙之中评阅我的论文,为我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还要感谢所有的授课老师们,他们渊博的学识、活跃的学术思想、风趣的课堂氛围以及为人师表的学者风范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感谢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给我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无微不至的帮助。感谢我的师门李卓霖师姐、刘晓燕师姐、杨庆亮、徐喜辉、韩宇师妹在学习期间对我的帮助,让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及室友周璇、乔金金、李佩欣等在学习生活中给予我的帮助,感
5、谢你们陪我闯过那些风那些雨,谢谢你们陪我走过我的研究生生活。感谢所有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无私帮助的老师和同学,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及男友在读书期间对我的关爱和付出,你们是我幸福的源泉,是我生活中的正能量。社会是人生一辈子读不完的大学,学习是一生永无止境的追求,我会以求真的学术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工作,服务社会。特日格勒2015年5月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但是这样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让人触目惊心。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造成了环境的急剧恶化,全球各地不断出现极端气候,同时也给我国的能源供给产生了巨大
6、的压力。这种以环境换发展的经济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加重了环境负担,更违背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应对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需要解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发展经济相冲突的问题。我国作为新兴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发展经济与节能减排两方面的矛盾非常突出。面对严峻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长形势和国内外节能减排压力,中国政府在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二氧化碳排放量/GDP)比2005年下降40%-45%。这种承诺一方面使我国在国际上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另一方面也迎合了我国
7、转变粗放式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压力的日益增大,节约能源消费及碳减排政策相关研究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我国碳排放强度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时,首先通过数据收集和统计对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强度基本情况进行了现状分析,再进一步建立指数分解模型和结构分解模型,对碳排放强度进行分解分析,确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指数分解分析时,选取了对数平均权重迪氏分解法(LMDI)对我国1991-2011年期间碳排放强度进行两阶段分析,明确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驱动因素为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研究目标和三个
8、驱动因素进行动态分析,证明了碳排放强度与能源效率、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对碳排放强度进行结构分解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