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916322
大小:2.54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3-14
《我国污染物排放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号10532学号S12181013分类号密级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污染物排放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研究学位申请人姓名文晓茜培养单位金融与统计学院导师姓名及职称胡宗义教授学科专业数量经济学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建模论文提交日期2015年04月18日学校代号:10532学号:S12181013密级:湖南大学经济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污染物排放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研究学位申请人姓名:文晓茜导师姓名及职称:胡宗义教授培养单位:金融与统计学院专业名称:数量经济学论文提交日期:2015年04月18日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05月28
2、日答辩委员会主席:杨招军教授AnalysisonthedifferenceandconvergenceinpollutantemissioninChinabyWENXiaoxiB.E.(GuangXiUniversity)2012Athesissubmittedinpartialsatisfaction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EconomicsinQuantitativeeconomicsintheGraduateSchoolofHunanUnive
3、rsitySupervisorProfessorHuZongyiMay,2015湖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巧巧取得的研巧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灵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诚^屯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
4、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口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抖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保密在。2、不保密□〇""(请在W上相应方框内打V)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曰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I我国污染物排放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石化能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越来越
5、严重,污染物的过量排放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中国梦”的相继提出都表明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污染物减排已经是经济社会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各个省市地区的经济水平和资源凛赋存在较大差异性,各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研究我国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差异性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性及收敛性,为我国的污染物排放调控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本文按照“文献梳理-理论探讨-现状分析-实证检验-结
6、论总结”的技术路线展开。首先系统梳理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确立污染物排放强度收敛性的研究思路;其次,从理论上对污染物排放强度和其收敛性进行界定,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全面解释污染物排放强度收敛性,并对污染物排放收敛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接着,对各地区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进行现实考察,通过计算基尼系数,泰尔指标和对数离差均值对污染物排放强度地区差异进行测算;最后,基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空间收敛模型,实证分析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收敛性。本文的结论主要有三点:第一,各地区污染物排放强度差异显著,以2005年为转折
7、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西部差异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第二,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存在收敛;第三,各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均不存在明显的绝对收敛,引入人均GDP,产业结构等六个变量后,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均存在明显的条件收敛,即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推进以及贸易自由度增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将达到各自的稳态水平,同时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收敛速度呈现出中部最快,西部次之,东部最慢的格局。基于目前污
8、染物收敛性研究相对缺乏以及大多集中在单类污染物研究的情况,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1.利用熵值法测算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研究多种污染物而非单类污染物;2.将空间因素纳入到收敛性的考察范围内,利用空间收敛性模型分析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收敛性。关键词:污染物排放强度;地区差异;Beta收敛;Alpha收敛II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Chineseeconomy,theexcessivecons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